絲織公會理事長戴宏怡:共存共榮 恢復產業傳統光榮感

針對紡織業的未來,絲織公會理事長戴宏怡昨(12)日在60周年慶會場提出兩個願景:一、恢復紡織業的傳統光榮感。二、結合上下游力量,建立配套完整、合作無間、共存共榮的紡織業。

他說,上述兩點是一體兩面,因為有幹粗枝茂的紡織業,才會有紡織業的光榮感。過去光榮的紡織業,現在仍舊強大,照顧為數眾多的從業人員及其家屬,是台灣國力的重要支柱。更重要的是,紡織業對國家是只有加分、沒有減分,它是穩定的成長,沒有大起大落,不造成經濟動盪,極少徇私枉法,不負責任、債留台灣的情形。

戴宏怡回憶,60年前,絲織公會以「協調同業關係,增進共同利益,提升絲織工業,促進經濟繁榮」為宗旨成立,由該會第一、二、三屆理事長吳火獅先生領導,期間最值得一提的是,由公會統籌採購,進而量大穩定、議價有力,所以產生價廉物美、交期準確的效果,奠定我國絲織同業往後得以蓬勃發展的基礎。

對於下一個60年紡織業的發展,戴宏怡指出,絲織公會將成立永續發展委員會,下設內部管理、廠務技術、財務會計、市場開拓等四個小組,針對企業發展應具備的25項功能,主動、被動提供諮詢服務。該委員會目前已邀請前理事長林文仲、卓欽銘兩人為副召集人。

此外,為凝聚紡織業者共識與聯繫感情,公會將持續籌辦活動,包括各類經驗交流座談會、各領域的專家學者演講、各類專業議題研討會、紡織業人才招募會(由將成立的絲織人力資源小組籌辦)、紡織業戶外健身活動等。

在全球經濟現況上,戴宏怡認為,隨著自由貿易的浪潮接踵而至,各類自由貿易組織如各FTA、TPP、東協+1、甚至東協+3,正如雨後春筍般相繼形成。在此課題,台灣似乎尚未有妥善的因應之道。他建議,政府在這方面應有更積極的作為。

更重要的是,他說,人才取得不易是紡織業的困境,時下年輕人只要看到有科技兩字,就蜂擁應徵,而穩扎穩打的紡織業卻乏人問津,戴宏怡呼籲,政府應從學校開始,加強宣導,讓年輕人知道紡織業是有未來與美好前景的,是穩定繁榮的,是「旭陽產業」,是值得學生投身,能安居樂業的好工作,而有了豐沛的人才來源,才是紡織業未來生生不息,永續發展的最堅實後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