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織公會60周年 引領紡織業創新局 發展差異化、客製化、機能性和產業用紡織品 再創經濟新奇蹟

成立於民國42年的絲織公會,昨(12)日在新上享餐廳舉辦「60周年慶祝大會與慶祝餐會」,會中邀請前副總統蕭萬長、經濟部次長卓士昭、工業局長沈榮津及歷任理事長、數百家紡織業者等齊聚,共同見證與我國經濟發展密不可分,為台灣賺進無數外匯的重要產業-絲織業的一甲子風華。

蕭萬長致詞時表示,絲織公會在過去25年中,有23年榮獲最高等級-「優等」的佳績,在全國名列前茅,非常不易。絲織業是國內紡織業主要的出口業別,年外銷值達30億美元,對我國紡織業的發展扮演極重要的角色,對國家經濟的貢獻非常大。

他提到,自己與紡織界有很深的淵源。從民國61年入國貿局後,接觸最頻繁、花最多心血輔導的就是紡織業。甚至紡拓會的出生,蕭萬長更是產婆之一。同時,在擔任國貿局副局長時,也親自參與紡織配額談判。

蕭萬長指出,一路走來,看著臺灣紡織業的興盛起落,也看到很多業者咬緊牙根成功轉型升級,目前,紡織業已度過最艱苦的時期,就要好好轉型,讓它「轉骨」成功。

他期許,希望業界加強創新研發新產品,並發展差異化、客製化、機能性和產業用紡織品,提升染整技術與附加價值,同時能培訓專業人才,導入設計行銷能量,加速紡織業升級轉型。

卓士昭指出,絲織業於101年的產值高達新台幣1,100億元,外銷值高達878億台幣,約佔整體紡織業出口值25%,會員中股票上市櫃者有遠東新、新光紡織、福懋、大宇紡織、力鵬、佳和、台灣富綢、宏遠、強盛、得力、偉全、南緯、昶和、弘裕、台灣百和、潤泰全球、聚紡、光明及興采等19家,對整體經濟發展貢獻很大。

針對紡織業未來發展,他說,經濟部也由工業局與紡拓會、紡織所及工研院材化所等3個法人單位共同規劃民國104年目標,希望將衣著:家用:產業用纖維的比重,從民國96年的66:11:23調整為民國104年的48:12:40,而產值在民國104年時能增加為5,800億。

卓士昭期許,臺灣紡織產品不應與低價紡織品作惡性削價競爭,應轉朝提升發展優勢與發展策略,以發展高值化紡織品為主力。

整體而言,紡織業產值一直占我國經濟相當重要的比例,隨著大環境的改變,我國紡織品已成功朝機能性、現代化轉型,再加上官方、公會、業者的齊心努力,以往被稱為夕陽產業的紡織業,從今以後,將正式成為「旭」陽產業,在下一個60年中,如旭日朝陽般升起,再創經濟新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