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亞洲EG合約價重跌 衝擊旺季業績 南亞東聯中纖 Q2利空

受到需求差,大陸港口庫存爆滿,亞洲區5月乙二醇(EG)合約價每公噸重挫80美元,南亞(1303)、東聯、中纖第二季營收、獲利恐受衝擊;法人認為,第二季是EG傳統旺季,在旺季行情卻重挫,前景堪憂。
美國陶氏化學轉投資的MEGlobal昨(19)日宣布,5月份賣到亞洲區EG合約價格每公噸1,120美元美元,較4月份每公噸1,200美元,重挫80美元,跌幅達6.6%。
南亞昨日上漲0.4元,收60.7元。東聯昨日上漲0.3元,收36.85元。
法人強調,通常第二季是化纖需求旺季,但才剛進入第二季,EG價格就開始走滑,大陸各主要港口庫存爆滿,下游廠商眼看著行情持續下滑,下單紛紛轉趨觀望。在此惡性循環下,南亞、東聯及中纖第二季營收與獲利將受到嚴重衝擊。
MeGlobal是全球第三大EG生產廠商,產能次於中東沙烏地阿拉伯基礎工業(SABIC)、英國石油(BP)。台塑企業旗下的南亞塑膠EG年產能180萬公噸,產能次於MeGlobal,居全球第四大生產廠。
因此,市場人士強調,MeGlobal開出5月合約價格後,其他三家國際級大廠勢將跟進,但可能跌幅略不同。
但亞洲市場是全球EG需求最大的地區;因此,SABIC、南亞塑膠在宣布5月合約價時,降幅應該會低於MeGlobal。
法人估,如果EG廠商利用每公噸1,420美元的乙烯當原料,光是原料成本即達1,000美元,加上生產成本、人事成本等支出,幾乎沒有賺錢。另賣到大陸的EG現貨價格更挫至每公噸990美元,除挾著垂直整合優勢的南亞之外,單一EG生產廠商根本無法獲利。
EG廠商指出,雖然EG行情連翻下挫,但印度政府已經針對棉花出口下令,除了現有訂單之外,不再接受新的出口訂單。
此舉,將衝擊天然纖維的供應,化纖將取而代之,行情應可守穩。
EG是重要的化纖原料之一。EG與純對苯二甲酸(PTA)聚合後,可生產聚酯纖維與聚酯片;其中,聚酯纖維拉絲後,可生產布匹、衣服等,聚酯片則可成型成為保特瓶,是最大的碳酸飲料的容器。
另外,EG單獨使用,則成為冬季的抗凍劑,可避免水管結冰、飛機機翼結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