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紡織產業鏈與環境共好的未來 -紡織交易所的變革理論

背景

紡織交易所(TextileExchange)是全球性的非營利組織,為了因應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影響,致力於推動紡織產業鏈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的永續作為。

紡織交易所認為,紡織產業的原料大多來自農業(棉花)、森林(皮革;森林砍伐)和石化燃料(聚酯纖維),而此三大領域是影響氣候變遷的重要因素。

為了減輕氣候變遷對全球暖化的影響,紡織交易所提出了「氣候+」的行動方案,其目標即是希望到2030年以前,紡織產業生產原料和製程所排放的溫室氣體能減少45%(以2019年為基準年)。

 

問題描述:變革理論

紡織產業所使用的原料,經常被批評對環境造成傷害。生產棉花使用殺蟲劑;對土壤及水源造成危害,畜牧業生產皮革;造成森林的砍伐和甲烷的排放,至於最常被使用的聚酯纖維和聚醯胺纖維就更不用說,那是以環境保育作為代價而生產的原料。有鑒於環境保育和淨零排放的呼聲四起,紡織產業也到了不得不改革的時刻,因此紡織交易所提出了「變革理論」。

「氣候+」行動方案,正是整個紡織產業變革的主要目標。希望透過生產方式的改變,達到對環境友善,對生態系統以及人類生存環境都能產生正面的助益。

為實踐產業的變革,紡織交易所整理出紡織產業目前所面臨的問題:

1. 材料生產對氣候、土壤健康、水資源、生物多樣性和社會環境造成負面影響;

2. 產業供應鏈太長,結構複雜且資訊不透明;

3. 材料生產過剩;

4. 產業沒有達到應對的氣候目標;

5. 缺乏良好的數據作為產業改革的基礎。

 

資料來源:紡織交易所官網

圖 1 變革理論(Theory of Change)

 

為改善紡織產業所面臨的問題,紡織交易所除了設定溫室氣體的減量目標之外,也明確的指定3個影響氣候變化的關鍵領域,希望全體紡織產業都能朝向這三個領域進行改善。

1. 土壤:土壤能孕育所有生物的生長,維持良好的農業系統,保持土壤健康,才能維持所有物種(包括動、植物)生產;

2. 生物多樣性:氣候與自然環境是相互關連的,各種生物的生長仰賴於健康的生態系統(尤其是森林),維持生物多樣性才能保持各物種的生存,也能減輕氣候對人類生存環境的破壞;

3. 水源:水是生命的基礎,需要將其視為寶貴的資源。
 

為實踐紡織產業的變革,紡織交易所對產業鏈的所有成員提供改革計畫執行方法,並提供所需的資源與工具:

1. 推動認證標準:紡織交易所提供8種認證標準的服務,例如GRS、RCS等等。經過認證標準的原料或製程更能符合永續發展,並有助於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

2. 提供改革相關資訊:紡織供應鏈所有的廠商都可以從網路平台中了解目前的改革方向,同時也可以了解哪些材料對環境最友善,並可透過平台交換原料的製作方法和製程改良方案。

3. 資料和數據共享:透過紡織交易所的網路平台,分享各種原料和製程的溫室氣體排放數據,並透過年報和報告書的發表,達到資訊透明化的目標,同時也能向供應鏈中的所有廠商說明目前的執行成果。

4. 舉辦交流會:從2022年起舉辦多場研討會、座談會和圓桌會議,希望透過面對面的正式交談能有效的提倡產業改革。

 

改良效益:變革的短期和長期目標

改革是很長遠的道路,為了讓產業鏈能有明確的改革方向,紡織交易所提出產業變革的短期和長期目標。就短期而言,紡織交易所希望達成以下目標:

1. 產業內各廠商和利害關係人,都能取得產業發展的透明及可信賴的資訊;

2. 確認領導廠商已實踐對產品的負責任機制;

3. 產業內已具備達成改革目標所需要的指導方針、網路平台和協助進行改革的方法和工具;

4. 產業內有一半的廠商已設定對特定生產材料的改革目標,以及溫室氣體的減排目標。
 

就長期而言,紡織交易所希望達成以下目標:

1. 品牌商和供應商之間擁有更強大、更公平的關係,且能擁有相互信任和透明度;

2. 產業內所有廠商都已實踐負責任的生產制度;

3. 產業鏈各廠商都已達成;或正在達成氣候目標;

4. 透過領導廠商的帶領,產業鏈內全體廠商已展開積極改革步驟。

 

結語

紡織交易所目前正積極找尋合作夥伴,希望能對產業改革提供協4助。而紡織交易所也坦言,所謂「氣候+」的「+」,就是光依靠紡織交易所是無法達成2030的減碳目標,只有透過強而有力的夥伴關係,整個紡織產業才能加快改革的步調,採用更負責任的原材料,縮短技術創新的差距,共同實現改革目標。

 

參考文獻

1. 紡織交易所,https://textileexchang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