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S上線.暢通國際無限-供應鏈有形循環,紡織業無形韌性價值

人們對環保永續的重視,這些年來從電視媒體報導、各界及品牌的大聲疾呼逐漸讓民眾有感且關注,因此重覆使用環保袋、環保筷、以電子檔取代紙張…等我們眼中可見、行動可做的減廢行動,漸漸在周遭響應擴散,大眾對環境保護的涉入程度也隨著氣候及環境的變遷漸漸加深。根據SAZ Sports & Fashion(2019)調查歐洲零售通路商報告指出,超過57%的零售商表示愈來愈多消費者欲購買環保相關產品,特別是年輕世代重視產品是否具環保材質及設計,因此近65%零售商表示傾向採購環保系列產品(其中31%零售商表態確定朝此方向),直接宣告消費者從減廢行動提升到掌握產品原材料及去化流向…等。2020年,新冠疫情來襲,國內外各大指標型市場調查單位,如Euromonitor、Google…等亦重點指出,人們在疫情期間更重視塑化污染及氣候變遷…等議題,連動影響產品購買的行為。「永續」成為大家在謹慎消費的心態下,仍願意從口袋掏錢下單的趨動因子。

 

消費者、品牌、產業 共感永續是未來

紡織產業是環境議題中為最受關注的產業之一,當然得做出對環境保護的正面回應,國際品牌紛紛訂下2025年100%使用聚酯再生材料的承諾,如adidas、ZARA…等,其中H&M則宣示2030年前使用100%永續再生材料(如圖1)。

 


資料來源:紡織所
圖1 國際品牌環保永續承諾
 

身為全球紡織重點供應鏈的台灣,多年來聚酯再生纖維及相關布料開發已在國際享有聲譽。Metabolic(2018)指出,台灣為廢棄物轉換紡織品之技術領導者,2020年達90%以上寶特瓶回收利用並製成新布料。這份對環境保護的關注及主動性,不僅來自品牌訂單的趨動,更早已深植在每家企業,將環保永續納為企業發展核心。2020年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針對國內(共37家)、國外(共2,801家)家族企業進行調查即顯示,台灣家族企業對於環境永續的認知與策略規劃,高於全球平均水準。可顯見前述消費端、通路品牌端、產業端,有志一同將「未來」指向環境保護議題。

 

永續行動需要國際認證來助行:全球回收標準(Global Recycled Standard 4.0, GRS)

儘管前述說明各方對永續的重視,但根據紡織交易所(Textile Exchange)(2020)調查指出,2019年全球再生聚酯用量僅14%,離消費大眾的期待及國際品牌的承諾仍有一大段距離。而且,消費後或使用過的廢舊紡織品分散各地,欲分類收集達到經濟規模,以提供紡織供應鏈進行回收再利用,需整體系統性規劃,從設計、原料加工、成品製作到廢舊紡織品回收,缺一不可。其中,供應鏈及品牌如何提供再生纖維材料來源追溯性、產品安全性、對環境的影響性…等明確數據,及具公證性的認可予消費大眾,也顯著格外重要。

 

 

因此,紡織所積極推動及導入國際組織紡織交易所(Textile Exchange, TE)推行的全球回收標準(Global Recycled Standard 4.0, GRS)(以下簡稱GRS)於紡織產業。主要原因之一,即是再生纖維材料來源非常多元化,以再生聚酯纖維為例,可能來自消費後寶特瓶、海洋廢棄寶特瓶、聚酯舊衣回收,或者是生物基的聚酯纖維…等。如何讓再生紡織品具品質,進而產生商業價值,是一大重要課題。因此,產業如能依據GRS進行回收品質管制與管理,讓生產過程的廢料、廢棄物…等,可達到材質單一、產源集中,在供應鏈自有場域即可回收再利用,就可轉換為具商業經濟價值的商品。同時,希冀以GRS驗證具備涵蓋範圍廣泛、成本效益較易為產業接受…等優勢,擴大台灣紡織產業國際永續認證的覆蓋率。

GRS審核內容包括:

  1. 含量聲明(Content Claim Standard, CCS);
  2. 環境管理(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3. 社會企業責任(Social management);
  4. 化學品管理(Chemical management)。

如經紡織所到場進行範圍驗證(Scope certificate),通過審核並取得證書後,該公司再生纖維材料在進行所有權轉移時(如應用於布料),即可具GRS認可的交易證書(Transaction certificate, TC)作為來源追溯之依據,台灣紡織業者亦可依此揭露並展示產品的永續績效,且通行國際市場無阻。

 


資料來源:紡織所
圖2 紡織所協助產業永續認證願景
 


資料來源:紡織所
圖3 GRS以交易證書追溯再生纖維材料所有權轉移
 

紡織所協助永續驗證、匯集永續資源

近年,紡織所(財團法人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TTRI)與國際驗證機構合作,如Control Union(CU)、IDFL…等,已協助台灣眾多紡織產業通過GRS驗證,截至2020年已達141證,參與認證廠商如力麗、南紡、南亞、遠東、新光…等,涵蓋供應鏈廠區數共309家(回收造粒10%、纖維16%、布料74%)。此外,紡織所陸續串連永續發展國際組織,例如台灣循環紡織聯盟(Taiwan Circular Textile Initiative, TCTI)、循環台灣基金會(Circular Taiwan Network)、SAC(Sustainable Apparel Coalition-永續成衣聯盟)、ZDHC(Zero Discharge of Hazardous Chemicals)、德國EPEA…等,並匯集國際紡織產業永續發展資訊提供給國內業界參考。

由於機能性紡織品開發是台灣紡織業的核心,加上寶特瓶轉換成紡織材料再利用的研究開發經驗充足。期許台灣紡織產業若將進口石化原料生產聚酯纖維,改採消費後寶特瓶磚或其他消費後聚酯材料來源替代,未來10年內,台灣聚酯纖維生產將可100%採用再生料。再透過國際驗證與市場認可,台灣將成為全球採購100%再生聚酯纖維布料的主要地區,可以「台灣循環」帶動紡織品產值1,000億元!

 

欲瞭解更多資訊,請透過下列聯繫方式洽詢:
李若華 組長
+886-2-2267-0321#7500
jhLi.0587@ttri.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