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股王 傳產獲選工研院院士第一人 洪鎮海 帶領儒鴻大翻轉

一九七七年,創立之初的儒鴻,從四個人的布料買賣、代工小公司,到今年六月十日進入台股五百元俱樂部,成為紡織股王;來自苗栗農家的儒鴻董事長洪鎮海,今年更獲選為工研院院士,是台灣紡織界第一人。

夕陽產業?終於洗刷標籤

洪鎮海說,不論是股價破五百元或當選院士,隔天起床還是要認真打拚。最令他開心的是,這代表企業經營管理和產業的技術受到肯定,終於洗刷「紡織業是夕陽產業」的標籤,讓台灣紡織業抬起頭來,為同業爭一口氣。

洪鎮海認為,早期台灣紡織業的上中下游供應鏈完整,如今下游成衣超過八成出走海外,政府若再不重視企業人力需求,等頂層研發中心出走,台灣紡織業將被連根拔起。

以下為專訪紀要:

問:身為台灣第一位紡織業出身的工研院院士獲獎心情?

答:能獲得工研院與甄審委員的肯定,對我是最好的鞭策和鼓勵。當選院士讓我最高興的,是可以洗刷民國六十幾年,人家說「紡織是夕陽產業」這個標籤。

早期台灣紡織業上中下游供應鏈完整,上游研發創新能力很強,中游布料端的織紋設計與染整技術,雖不敢說是全球第一,但絕對排行前三,下游則有高效與穩定的交期。

民國六、七十年代時,新台幣兌美元從四十二升到廿五點六元,紡織業也沒被打死,最主要就是有完整的技術。

得獎、股漲 隔天仍要拚

但可惜的是,匯率跟景氣影響下,很多同業低價競爭,紡織業漸漸變成台灣「爹不疼、娘不愛」的產業。

坦白說,低價競爭不可能比得上大陸、越南,甚至是土耳其,許多同業最後放棄本行,改做土地開發。當然,做土地開發初期會賺很多錢,但是土地總有開發完的一天。

這幾年經過業界的共同努力,總算締造了紡織業些許的抬頭機會。當選院士的甄選標準,第一是產業技術的突破,第二是企業經營管理有成。我不知道自己是哪一個項目被肯定,最起碼這肯定了紡織業不再是台灣產業的末段班,紡織業也是可以抬起頭來的。

這對團隊是很高的肯定,我很欣慰,但要說真的很高興也沒有,每天還有很多事要做,不是股價高了就可以高枕無憂,隔天還是要認真打拚。

問:怎麼看台灣紡織業隱憂?

答:近幾年來台灣紡織業技術成熟發展,但是從政府得到的關愛眼神很少,最重要的能量還得靠業界努力,說到底紡織業最重要的還是要有作業人員,找不到人,產業只有外移一途,就像台灣紡織業下游八成都已出走海外。

找不到人…產業恐連根拔

儒鴻現在還有一票跟著我打拚超過卅年、年屆五十歲的老員工,每天戴著老花眼鏡跟我一起拚。哪天這票人沒有了,我是否也要帶著其他人往外跑?假設政府再不重視、不適度讓技術外勞來台,等到從下游到頂端的研發統統外移,台灣的紡織業勢必被「連根拔起」,而這個情況現在正在發生中。

問:希望政府怎麼重視紡織業?

答:過去政府有關單位提出了很多口號,幾年前又說二○一五年台灣紡織產業要高值化等等,如今已是二○一五年了,口號卻不見成效。

對企業而言,比喊口號更重要的是執行力與政策配套。舉例來說,現在台灣的年輕人不願意從事紡織,但國內的產業外勞政策卻不見配套,政府還用相同的比例限制產業外勞,且非常害怕勞工團體,只要工團去鬧,好像政府什麼事情都不能做了。政府該理智想想,如何照顧幫台灣創匯的產業,台灣要一起好,而不是一起比爛。

總裁Talk

全球經貿瞬息萬變,中國大陸供應鏈崛起,身處全球產業競爭風暴的台灣企業,要如何持續前進,維持競爭優勢,帶動台灣的出口競爭力與提供更多優質工作機會。

本報不定期推出《總裁Talk》,專訪在台灣的績優企業董事長、總裁等企業一把手,看他們如何在沒停止過競爭的環境下維持領先地位,台灣的產業發展與投資環境可以如何改善,讓企業可以永續經營、台灣可以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