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預測》氣候議題 帶給紡織品「綠」商機

氣候變遷,不管是消費者或嗅覺敏銳的業者,對於氣候相關商品的設計開發、議題行銷等趨勢都愈加關心。
與環保關聯性高的保暖性、涼爽舒適、特殊設計等紡織品,除了保護功能,在室內可減少冷、暖氣使用,減少電力、能源消耗;藉由紡織品特殊設計,如多用途或三合一,在多變氣候下可隨時調整衣物多寡,使消費者減少衣物購買、原料、能源使用,都是值得紡織業共同努力的方向。
戶外服飾即需提供氣候防護的功能,可以從2012 European Outdoor及2012 Outdoor Retailer展,觀察到戶外服飾對於消費者如何提供氣候防護,對於永續環境如何提供效益。
提供創新耐用服飾 例如,The North Face、Columbia以創新纖維提供舒適涼感的衣著;Odlo採Body Mapping的人體工學設計;Vaude透多拆卸的設計讓服裝隨環境的需求而變化使用;北歐品牌KlattermusenR其產品以耐用實用性稱著於戶外服飾界,原料皆採用環保素材,服裝的耐用性達到真正對地球的愛護。
許多企業遲遲無法將綠色環保紡織品大量化生產,其中一個重要的關鍵因素是,消費者因綠色紡織品價格較高而接受度不高,如何與消費者共同創造環保的價值,必需持續不斷地教育消費者,讓消費者了解並認同人類與大自然環境共存的重要性,在認同的過程中必需包含行動的支持。
例如,Patagonia創辦人伊方修納對於環保議題如信仰般地尊崇,產品及其商業模式皆有環保的設計元素。發起「Common Threads」(共同的線索)計畫,其核心訴求即為「為了降低環境足跡,每個人都需要減少消費。」 降低不必要購買行為 企業應該降低產量,生產更高品質的產品。清楚告訴消費者可以做的事:我有需要才購買,降低不必要的購買行為(reduce)、衣服破了再修改,依舊可以煥然一新(repair)、不用了就賣掉或給需要的人,讓服裝可以物盡其用(reuse)、不要讓衣服變成只能進掩埋場或焚化爐的垃圾,而是變成可以一再使用的資源(recycle)。讓消費者知道他們的行動對環境是有助益的。
消費者追求舒適感的氣候防護服裝,加上節能意識的帶動下,需求大幅提升,近1、2年來很火紅的發熱衣或是涼感衣,都是消費者有感於氣候的變遷,加上可減少冷暖設備使用,降低能源費用的誘因,進而增加購買意願,貼近消費者的心理需求,才是增加綠色氣候防護紡織品商機的不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