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成本高 大廠才玩得起

這二年台灣紡織廠陸續切入智慧衣,大家各顯神通,採用不同技術來源,不過應用市場不外乎運動健身、居家照護、醫療體系甚至是工業領域等,目前有能力布局的廠商包括儒鴻、遠東新、宏遠、新纖、南緯及福懋等,凸顯智慧衣市場只有大廠才玩得起。

業界分析,智慧衣為紡織業與電子業結盟下的結晶,既然是「聯姻」結晶,當然要具有一定規模的紡織廠,才有機會做跨業合作,此外,一件智慧衣牽涉到裡頭的晶片、演算法及傳遞訊號管道,全部為客製化,若紡織廠背後沒有大品牌客戶或龐大訂單的支撐,很難完成。

業界透露,光是設計智慧衣的一個功能的晶片,就需要至少百萬元的成本投入,更遑論後頭的模組及服務平台開發費用。

此外,當產品漸成熟,政府就會著手訂定規範,從訊號精準度、耐久性、可撓性及毒性等,換言之,規範等於技術進入門檻,當規範越細、越嚴格,代表著,進入障礙越高,成為小廠難以跨入的障礙。

再者,現階段市場成熟度不高,早布局不代表可以早收穫,並非小廠可以承受的風險。

也因此紡織業者已體認,智慧衣這塊大餅,已是大型電子廠與紡織廠共同較勁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