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纖公會理事長侯博明:台灣要成紡織業矽谷 紡織變身科技業,台灣機能性布料全球市占高達70%,下一個方向就是智能紡織品

      2014年世足賽,冠軍隊德國及其他10隊參賽國家隊,穿的球衣,1 00%是台灣「寶特瓶環保回收聚酯纖維」所製造;今年、2016年巴西奧運,由台灣研發生產,依人體功學、可降低磨擦係數、一體成型的運動衣,可望在某些運動項目中初登場。
   台灣人纖公會理事長、南紡副董事長侯博明指出,台灣紡織業已是科技業!台灣機能性布料全球市占率高達70%,全球5大品牌商的產品,80%與台灣紡織業有關,台灣已是全球紡織業的重鎮。
   台灣要成為全球紡織業的矽谷!侯博明認為,要在國際品牌服飾界永居領導地位,紡織業應善用產業優勢,持續在快時尚、穿戴、醫療、LED等機能性及科技領域研發創新,發展成為一個系統完整的紡織 產業鏈,脫離大陸、印度等國的量化市場競爭,繼續在全球服飾界成為「隱形冠軍」。
   侯博明認為,系統完整的紡織產業鏈的建立需涵蓋產、官、學;台灣的紡織產業在快時尚、機能性的紡纖原料及成品布已具核心專長。下一個策略發展方向,就是智能紡織品,而且可延伸至智慧材料。
   根據美國Markets and Markets Analysis分析報告,智能紡織品、智能布料將繼智慧型手機後下一個大市場機會,預估2018年將有20億美元市場總收入。
   目前,台灣許多紡纖廠已開始與科技、醫療業結合,研發創新穿戴科技、奈米纖維、光電LED紗線、抗靜電纖維、抗菌反光等智能紡織 品、智慧材料,台灣紡織業越來越科技化。
   智能紡織品、智慧材料都需要跨科技人才,包括:仿生學、生命科學、生物技術、物理學、化學、材料學、電子學、控制論、人工智慧、通信技術、資訊科技、材料合成、微機電技術等。這就需要政府與學術業界、產業界合作,去做人才的養成、培育。
   侯博明指出,紡織產業要透過創新、研發再出發,才能把夕陽產業變身為朝陽產業!這都要靠研發人才、要有創新能力,紡織業的實力要從基礎打起,透過學校培養人才,把台灣的「根」鞏固,這樣,不管到海外那裏設廠,「根」永遠扎實。
   智能紡織品在材質、設計、電子模組與紡織品整合技術上來說,是一道難以突破的高牆。不過,包括可顯示熱影像,可追蹤人身安全性的「高溫防護智慧消防衣」、有夜間警示作用的「線性發光體衣服」等紡品,都已由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與民間紡織業合作研發量產。
   侯博明指出,還有更多的智能紡織品與高科技的紡纖材料正在由民間紡織業及紡綜所在研發創新中,台灣已具「紡織業矽谷」的雛型;要更進一步提升實力,政府就要扮演「台灣隊長」的角色,積極的把 紡織業上中下游、紡拓會、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等單位,組成一個「台灣聯盟」,持續研發創新,去打亞洲杯、世界杯。
   侯博明建議,國內的紡拓會,應該以「布料」為海外拓銷核心項目,串連起上游的紡纖原料廠及下游的成衣廠,把台灣的機能布及智能 紡織品到世界各地去參展,開拓海外市場,尤其是南亞、印度、孟加拉、非洲及美洲等地。
   另外,紡織業是高度外銷導向的產業,區域性經濟協定對紡織產業開拓海外市場非常重要,所以,侯博明表示,新政府要更積極參與T PP、RCEP、服貿、貨貿等組織,替紡織業開路、排除貿易障礙。台灣的布料能推銷到全世界,整個紡織產業鏈才能持續壯大。
   侯博明強調,全球超過5成消防隊防火布料由台灣製作,美國每10 件瑜伽服,8件用台灣廠商布料,台灣紡織業的高質化、產品研發設計能力早被國際肯定,靈活度及韌性也夠,如果再配合政府的協助、帶領與鼓勵,台灣的紡織業一定可以在全球續創「台灣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