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紡織圓桌論壇第十屆年會精彩觀點摘錄(二)

47586

 過去一年,中國紡織經濟雖然增長趨緩,卻是穩中有進,這樣的增速是正常的,也將是今後的常態。在日前舉行的中國紡織圓桌論壇第十屆年會上,各路專家一方面這樣判斷形勢,一方面再次強調指出,高速增長的“非常態”不正常,靠投資和規模拉動的快感沒有了,創新驅動時不我待。

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會長-李陵申:產業用的常態仍是高速發展

  產業用紡織品相對傳統紡織而言是一個新的業態,現在正在高速發展。我們對該行業的未來預期良好,該行業正處於成熟健康的成長期。

  這樣的發展有可能是階段性的表現,但也是由於大環境促成的。現在,社會越來越關注環境,關注基礎設施建設、城鎮化、產品品質安全。正因此,涉及環境問題的空氣治理、污水治理、垃圾焚燒等項目,還有醫療、國防、軍工領域的發展,都帶動了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的發展。未來,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基礎設施的建設對經濟發展帶動都具有很強的作用,鐵路、機場、江河湖海的治理,將促進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在新常態下快速發展。

  2015年,行業提出了3項主要任務,一是開發新技術,新技術跟我們新常態的創新驅動是密切相關的。二是發現新市場或者發現新需求,這也是開發新技術的主要目的。這幾年我們不僅僅消化、吸收、集成了國外的很多紡織品技術,自身也開發了很多的技術。三是培育新增長。如國外碳纖維汽車這些的替代品正在層出不窮地產生,這極大地帶動了中國創造新需求、發展新產品。不僅僅要在數量上擴張,在創新能力是也要不斷提高,這將促進整個紡織工業的結構調整和升級。

  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增速換擋期更需完善科技創新機制

  當前,工業經濟新常態、新變化呈現出4個特點:第一,工業增加值增速處在換擋期,由高速轉向中高速,這和中國的GDP增長一樣。第二,工業處在調整轉型的過渡期。第三,工業經濟要大力提質、增效。第四,地區之間、行業之間、企業之間呈現差異化發展。

  針對這些特點,企業如何適應?又怎樣通過創新增強自己的活力和動力?

  首先,要適應第三次工業革命和國際環境帶來的雙重壓力和挑戰,企業家應該儘快轉變觀念,增強創新的動力。當前,世界各國都在著力於經濟結構的調整和變革。將新一代的資訊技術與新能源、新材料以及生物技術相結合,並應用於製造業的第三次工業革命正在悄然興起。對照國際的新變化、新策略,2020年我們要實現基本工業化,要積極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也要加大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在大力發展高科技產業、先進製造業的同時,也要下工夫淘汰、化解過剩產能。

  其次,創新投資理念、控制投資合理增長,大力調整投資結構,規範企業的投資行為。企業要加大技術改造的力度,發展企業內涵,技術改造是內涵發展的戰略措施,不是權宜之計。希望企業集中自有資金,爭取國家和地方的支援,吸引社會投資和銀行貸款,用新一代資訊技術和先進技術裝備,針對生產經營環境中的瓶頸和短板,加大技術改造力度,改善技術經濟要素指標,提升智慧化、數位化的製造水準,變革生產方式和商業模式,提高資產品質和贏利能力。

  再次,重塑和再造“降本增效”的觀念,實現自動化、智慧化、資訊化,大力提高勞動生產率。近10年,中國勞動力成本增長了2.7倍,形勢確實嚴峻。企業應該重塑和再造建立在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管理創新、生產組織創新、商業模式創新這5個創新基礎上的低成本戰略。通過生產過程的自動化、智慧化、信息化,用裝備技術代替人工。不能再依靠廉價勞動力、繁重的體力勞動換取企業的利潤。富餘勞動力的產生不是壞事,可以增強競爭意識,增強員工提高素質的動力,通過轉崗培訓,為企業開發新業務提供人力資源。

  最後,產學研用相結合,要在“用”字上下功夫,推進科技創新成果的產業化和商業化。創新成果要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產業活動。

  我們建議要進一步完善科技創新機制,將產學研用相結合。大中型骨幹企業都要建立自己的技術中心和研發團隊,中小企業力爭做到專、精、特、新,攻破生產行銷中的技術難關,再由骨幹企業組成產業聯盟,進行行業攻關,企業還要積極參與國家重大的科技專項研究。

 

��(���0����本優勢不再,環境和資源也不再能承載。在此情況下,如何發展化纖行業?近期,東麗和優衣庫成功合作的模式就給了中國很好的啟示。我們一定要把產品做出差異化、精益化和高品質,並且做出來就要讓客戶馬上知道。

 

  一開始做這件事情非常困難,因為創新意味著對過去理念的顛覆,創新意味著要否定從前。但是纖維流行趨勢不像服裝和家紡那麼成熟,中國沒有什麼可以借鑒、參考的,因此做起來很難。為此,我們爭取到工信部的支持,和他們一起遊說企業,並獲得了企業的支持。他們雖然不知道我們怎麼做,但知道這件事情的道理和意義。

  這兩年,我們借鑒其他行業產品的推廣經驗,在學習中不斷摸索。今年3月,我們已經得到四五家企業的支援,解決了經費問題和持續運作問題。在這個過程當中,企業收穫了實實在在的東西。我們做過比較和分析,去年的效果最明顯,行業平均的銷售利潤率是3.85%,而我們推薦的產品銷售利潤率達到了18.75%,應該說推薦對企業的幫助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