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觀點》別輸在外貿起跑點 紡織業期待貨貿

紡拓會董事長詹正田

中國大陸正從世界工廠走向世界市場,大陸也是台灣紡織品最大的出口地。兩岸貨品貿易協議9月10日將在台灣談判,對紡織業者而言,迫切期待貨貿能洽談出對業界有利的結果,並儘快簽署實施。

台灣紡織業擁有完整的上中下游產業鏈與研發能力,比較吃虧的是市場小、外銷比重大。去年台灣紡織工廠超過4,300家,總產值近新台幣4,442億元;出口值為117億美元,貿易順差達84億美元,是台灣第4大貿易順差產業。

除貨貿尚未簽署,台灣面臨的貿易障礙包括美國與韓國已簽署FTA,而中韓FTA又可望在年底前簽署,屆時台灣業者在外貿的起跑點上已差了一大截。

另外,影響紡織業的外部因素還包括,台灣可否及早加入TPP(跨太平洋夥伴協議)與RCEP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未來三年是紡織業者拓展海外市場的關鍵期。

紡織業從八○年代即被冠上「夕陽產業」的稱號,但紡織是台灣重要的民生產業之一,市場上只有被淘汰的「夕陽產品」,沒有「夕陽產業」。

大陸政府過去十多年重點發展紡織業,現在在13億的龐大市場消費力的扶持下,單以化纖產品來看,量已是台灣的20倍。因此台灣紡織業也必須轉型。

轉型應怎麼轉?轉到哪裡去?首先應不再把「大量生產」放在首位,必須進一步提升品質。如台灣紡織業擁有完整的上中下游產業鏈與研發能力,已發展出吸濕排汗、涼感衣、發熱衣等高機能素材,在剛結束不久的世界盃足球賽上,大放異彩。

進一步從紡織業的需求來看,人才培育至關重要。譬如台南紡織公司與南台科技大學推行的產學合作,安排學生在畢業前至業界實習,已展現良好成果。建議政府可以以實質的計畫投入、鼓勵產學結合,紓解當前紡織業人才斷層的困境。台灣紡織業已有深厚的產業基礎,希望政府給予支持和補助,力挺產業開發與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