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餃股出頭天…躍居全台第五大加工絲廠 宜進 挺立35年 資本翻200倍

宜進創立35年,一度股價只有2、3元的雞蛋水餃股;實收資本額從草創期的1,600萬元擴大到33億元,成長幅度逾200倍,近年來已躍居為全台第五大加工絲廠。

1950年、1960年代在政府政策輔導下,國內紡織業進入起飛階段,宜進董事長詹正田30歲時看準紡織業前景,因此協同姐夫余德樹與友人劉山銘、鄭朝陽共同籌資做紡織生意,這是宜進的前身,當年實收資本額1,600萬元,以新竹湖口工業區做為起家工廠,首屆董事長為余德樹。

1978年時,搭上中國大陸改革開放浪潮,許多紡織品成為炙手可熱產品,宜進每年都在擴增假撚機台,因此公司持續辦理現金增資,實收資本額快速上衝到近2億元,詹正田回憶,當時都要趕工交貨給香港貿易商,再轉到大陸內陸,產品毛利都在20%、30%,1980年到1999年可說是長纖黃金時代。

他笑著說,那時候同業之間也在相互比賽,「你買十台、我也買十台」,足見當時台灣紡織業榮景,大家都敢投資。

為整合上下游關係,宜進前身合併宜新與億進兩家公司更名為「宜進」,實收資本額來到5億元,成為當年度國內少數橫跨聚酯加工絲與織布的一貫化工廠,月產加工絲達到3,000噸,織布500萬碼,擁有桃園、新竹、彰化一二廠、員林廠共計五廠,擠進全國第213名企業。

進軍大陸失利

十年噩夢降臨

1993年宜進創立長纖自有品牌「海鷗牌」,榮獲經濟部頒發自創品牌部長獎。1994年,董事會推舉詹正田擔任董事長,該年度宜進考慮到擴大經營規模,決定從外部募集資金,因此掛牌上市,兩個月內股價快速飆漲到70元,不難看出市場對於紡織業的追捧程度。

1996年宜進跨足到尼龍紡織品,與遠東、新昕與集盛等合資成立億東纖維,專做特多龍加工絲與尼龍加工絲等,有別於母公司宜進的聚酯加工絲。

由於大陸市場龐大,1998年宜進決定前往杭州設立加工絲的假撚、織布、染整一貫廠,預計投資金額6,000萬美元,消息傳出後,杭州招商作業積極將宜進當做指標,喊出給宜進10萬坪土地及「五免五減半」的各種優渥條件。

2000年杭州廠開始投產,不過,在投產後似乎也展開宜進十年的噩夢。由於杭州廠虧損十年,成為宜進最大包袱,累積下來虧損3、4億元,完全要仰賴台灣廠彌補虧損,也讓詹正田決定關廠不再投資,他感嘆,光是內銷的17%加值稅以及大陸市場惡質殺價競爭,守法的台灣業者競爭不過大陸業者。

杭州廠投產時,正是大陸產能崛起開始,詹正田說,大陸夾帶著低成本、新機器兩大優勢,大量產出低廉產品。此外,大陸重點扶持陸資企業,對於台資廠商而言,幾乎是輸在起跑點。

熬過五年陣痛

轉攻機能產品

他分析,一般來說,台灣紡織業者有100台假撚機,是花一、二十年時間才會有的規模,但是大陸業者一次購買就是60台、100台,而且不攤提固定費用,只拚現金流,相當驚人。

2000年大陸長纖產能大量開出,紛紛重創國內長纖業者,包括華隆、東帝士、嘉食化等,宜進也深受其害,自2002年起連續五年虧損,股價一度跌到2.78元歷史最低點。

詹正田回憶,當時媒體直指,紡織業就是雞蛋水餃股,一直唱衰紡織產業,造成讓年輕人不願投入,那時候壓力真的很大、很辛苦。

但在2009年、2010年後,宜進歷經五年陣痛期,慢慢思索出新的道路、經營方向,找出自我特色,朝向機能紡織品布局,避免與大陸傳統紡品面對面衝突。

2010年宜進布局上游原料,購入東和紡織舊廠,開始做聚酯原絲(POY),同時買進嘉食化假撚機設備,並將該設備遷移至東和紡織舊廠,達到運輸優化效果,對於原料來源與品質提升有正面的效果。

後來在2013年入主光明、2015年併購宏洲,兩年內拿下兩家公司,同時詹正田針對兩家公司調整結構。

光明從過去專做新娘禮服布料,切入加工絲領域;宏洲則是處分閒置資產,並朝高毛利的聚酯原絲布局,如今光明率先拿出成績單,2015年賺0.98億元,為歷年新高紀錄,每股稅後純益3.33元,成為宜進的小金雞。

練好基本功 拉高含金量

打高質戰 揮別微利

宜進董事長詹正田六年前關掉海外廠,但近年來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議題發酵,宜進再啟海外投資計畫,鎖定紡織業最熱門投資地點,他說,這是因應時代,只要回歸根本,不論在哪裡布局,一旦沒有核心能力,即使享有零關稅也無法常保生存。

他說,台灣紡織廠隨時都要練好基本功,薄利多銷、紡織業是夕陽工業已是過去名詞,台灣紡織廠早就學會不再追求微利時代,改打高值(質)戰。以下是專訪紀要:

問:是否規劃赴海外設廠計畫?

答:正在評估到越南投資,主要是TPP衍生出客戶需求。目前紡織業赴越南投資熱潮不減,但宜進過去在大陸杭州廠有慘賠的教訓,因此對海外投資會很謹慎。為避免龐大資金一下投入,正與國內上游夥伴洽談在越南供應料源事宜,宜進在越南只設立假撚廠即可。

越南政府宣稱2018年TPP將生效,只要美國、日本支持,以及大陸不干涉,台灣就有機會加入。但對業者來說,台灣需要花多少年,這也會牽涉到宜進到越南投資進度與規模。雖然在越南投資很好,但誰能保證未來不會發生如大陸工資漲、環保標準高等情形,因此要很謹慎。

問:近二年入主光明與宏洲,宜進為何想進行併購?

答:過去光明是宜進的客戶,提供紗線給光明做新娘禮服布料。由於大陸產能崛起,光明被打很慘,加上家族成員對經營方向沒有共識,光明才會尋求幫忙。宏洲與宜進則是早年就很熟識,我也擔任宏洲董事,宏洲經營者想關廠,但我認為宏洲仍有珍貴資產,最後就直接跳進去。

問:光明與宏洲調整結構作業的成效?

答:入主光明後,停止生產賠錢品,只保留高檔禮服布料,並導入加工絲新產品,光明創造多元營收來源,去年推廣加工絲已逐步打開市場。宏洲則是計畫性改善財務及產品結構,先處分閒置資產,讓負債比逐步降低,針對屆齡退休員工予以優退,去年斥資3億多元優退員工,人力從400多人精簡到200多人;另外,宏洲只生產高毛利的POY,因此去年本業虧損幅度已明顯縮小。

問:今年各公司展望?

答:去年宜進稅後純益4.49億元,主要是光明絲織貢獻大,以及本業加工絲利差好;但今年以來化纖原料價格下跌,首季有庫存跌價損失,目前要看第2季、第3季景氣。宏洲今年體質會比去年好,主要是人事費用減少。去年光明每股純益3.33元,配息2.06元。

問:目前台灣紡織業在全球的地位?

答:台灣長纖技術很優異,大陸發展長纖產業時,也是以台灣為仿效對象。大陸恆力集團與榮盛化纖等大廠,都曾挖角宜進杭州廠幹部,月薪從新台幣計算直接改為人民幣,可以看出台灣長纖生產技術的優勢。

不過,市場瞬息萬變,廠商要持續鍛鍊自我競爭力,積極研發,創造被客戶、消費者需要的核心價格。

宜進只重視毛利,不重視營業額,只看產品有沒有賺錢。目前大陸紡織廠追求產量擴增,台灣廠商則不再追求薄利多銷

問:目前台灣紡織廠碰到的困境?

答:比較擔心紡織業人才斷層問題,尤其是三、四十歲年齡層,主要是年輕人認為紡織業是夕陽產業,其實紡織業的待遇不錯,台灣廠長年薪逾200萬元。我擔任紡拓會董事長,請紡拓會同仁思考如何與政府搭建平台,讓產業與大學合作,從大學三年級起,由廠商負擔學費讓學生在業界實習,畢業後直接錄用,縮短上手時間,也確保專業技能符合產業界需要。

問:紡織業要如何建立品牌?

答:經濟部曾提議,可透過國發基金協助台廠打品牌,但我認為不可行,今年國發基金可投資10億元,明年就不易再投資10億元。

發展品牌必須搭配供應商與通路商,才有成功機率,而且練兵場要選在大陸,目前MIT深受大陸民眾喜愛,應該憑藉這項優勢,從大陸市場打出知名度,再轉攻全球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