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合成皮產業專題研究

摘要

台灣PU合成皮年產量自1978年3,865萬碼之後逐年遞增,除了1985年因石油危機略有下降外,一直呈現成長的趨勢,1994年達歷史高峰,生產量達20,654萬碼,約佔全球總產量的五成,產值達新台幣三百億元。自1994年下半年起,因全球需求量降低及部份廠商轉移至中國大陸生產,進而影響台灣合成皮產業的接單,因而產量逐年下降。此外,由於全球環保趨勢下,台灣合成皮面臨國內嚴格法令要求,致使廠商在無法符合相關規定,並且無法提出有效改善方法,導致部份廠商退出該產業,使得合成皮產業經營環境日益嚴苛大不如從前。根據台灣合成皮工業同業公會統計,2002年1~9月台灣合成皮產量為6,826.7萬碼,較2001年同期衰退約10%,再度顯示台灣合成皮產業的景氣依然呈現低迷。
近年來,隨下游客戶紛紛進駐大陸設廠,致使台灣市場萎縮,連帶讓台灣喪失合成皮最大生產國的地位。以2001年為例,台灣廠商總產量下降至一億零五百多萬碼,在全亞洲市佔率更降到二六.四%,退居市場第二,而大陸則以一億二千五百多萬碼的產量,超越台灣。根據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最新統計,2002年1至6月份,中國大陸國有和年銷售值在500萬元及500萬人民幣元以上的非國有企業之塑膠人造皮生量19.66萬公噸,較2001年成長6.9%;塑膠合成皮量12.2萬公噸,較2001年成長21.9%;發泡塑膠量達30.5萬公噸,較2001年成長30.1%。預估2002年下半年生形勢仍保持大幅度成長的局面。中國大陸合成皮產業,主力產品以鞋子、拖鞋為重點,生鞋子所需的合成皮量也躍居全球第一,以2001年為例,中國大陸共生60億雙鞋,其中39.6億雙鞋出口,出口值96.8億美元,全世界有53%的鞋子由大陸製造。由此可知,中國大陸合成皮產業已取代台灣合成皮產業量產地位,成為全球最大合成皮製造工廠。
合成皮屬於流行時尚產業之一,面對市場流行變化台灣合成皮業者與流行帶動者義大利合成皮業及高性能產品開發者日本合成皮業差距相當的大,台灣只能當個快速產品製造者及跟隨者,由於製造的層次相當低,很容易被後進廠商追趕,所以台灣全球生產地位,已被中國大陸取代。如何應用台灣與中國大陸合成皮產業互補優勢方面,其實已有部份台商的成功經營模式值得借鏡,台灣擁有豐富的「台灣經營經驗」能將中小企業經營的有聲有色,如能將此經驗移植大陸合成皮廠商將有助台灣合成皮工業轉型,並再創生機。同時,台灣合成皮廠商如能掌握客戶脈動,並與歐洲及日本等先進技術,開發一些高附加價值,如超細合成皮,或利用奈米技術改善合成皮品質與設計出新的合成皮產品,以增加國際競爭力,重新定義台灣合成皮產業全球地位。
儘管目前台灣失去量產的優勢,不過國內的合成皮業者如能積極開發高附加價值的產品,期以研發根留台灣、生產在大陸的策略,將台灣由全球合成皮生產中心轉型為研發中心的理想終將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