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針織供應鏈關鍵因素分析-第二章全球針織產業現況與發展趨勢

2-1 全球針織市場概況


目前全球針織用纖維的消耗量約1700萬公噸,佔全球天然纖維與人造纖維總產量5500萬公噸的31%,其中針織用長纖維紗的消費量仍是呈現成長的趨勢。預估由2001年至2010年10年間,全球針織品產量將成長至2100萬公噸,成長25%,亞洲會是成長最快的地區,生產量預估增加300萬公噸,產品將進一步拓銷至中南美洲地區,並且先進國家的生產量空間將逐漸被亞洲地區的開發中國家所取代,更重要的是先進國家的市場也將被亞洲地區所取代。主要是近幾年來,先進國家中,如:美國、日本和西歐地區的國內市場已經強烈感受到來自開發中國家針織成衣的出口競爭,因此在下游成衣產業陸續外移,或是關廠的情況下,自然減少對上游纖維產品的需求。反觀,亞洲地區在配額取消後,狹其廉價之生產優勢,不但取代先進國家之生產量,也將伴隨著經濟成長後國民所得增加,致使消費能力增加,是個不容忽視的龐大消費市場。

2005年全球紡織品配額制度取消後,對西歐地區部份有配額保護的針織產品項目將會產生更大的影響,屆時會有更多的產品進口至西歐地區。隨著歐盟經濟體發展日益成熟,未來歐盟地區的針織紡織品貿易可以概括為:生產製造在東歐和土耳其等低工資成本國家進行;高級成衣產品則在中、南歐地區生產;而西歐地區則成為主要的紡織品消費市場。美國針織紡織品業者也和西歐地區的廠商一樣,將結合其本國紗線原料的高品質,並利用墨西哥和加勒比海國家的低工資成本優勢,以面對來自亞洲地區低價紡織品的進口競爭。另外,在部份先進國家中,因為針織產業製造設備的自動化結果,工資佔生產成本的比重已經逐漸減少,因此低工資成本的競爭優勢已經不再像以往般的重要,即使如此,先進國家的針織業者仍必須遷往成衣產業聚落集中地區從事生產製造的活動,如:中國大陸和越南等地區,主要是因為可以較接近成衣廠商,以便提供較佳的市場反映速度和爭取訂單,包括上游的纖維、紗、布等廠商也都將移往印度、中國大陸、越南,甚至寮國、緬甸等低工資國家生產。亞洲地區,具備針織紡織品出口能力的國家,除日本、台灣和南韓因為面臨高工資成本的困境,而有衰退的可能外,其他如:中國大陸、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和孟加拉等國家,卻因為海外投資生產者的增加和本國當地擁有充沛的低價生產成本優勢,將可以維持穩定成長的趨勢。亞洲地區的日本、南韓和台灣針織產業所面臨的問題和西歐地區國家差不多,都必須面對因為國家經濟成長所帶來的工資成本上漲和產業外移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