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兩岸衣著用紡織品內銷通路結構與行銷策略之研究-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服裝一直是紡織產業中極具重要性的終端製品,1980 年代服裝產業更成為台灣紡織產業出口的主力產品,產銷及出口貿易都達到巔峰,對台灣紡織產業貢獻甚鉅。但隨著國內經濟發展與生產條件轉變,台灣服裝產業在全球佈局的考量下陸續赴海外設廠生產,加上台幣升值與勞動成本升高使我國服裝產業出口競爭力跌落,服裝外銷值明顯下降,而國內服裝的產值也由1987 年高峰時的1875 億元新台幣逐漸下滑到2005 年僅餘349 億元新台幣;2005 年服裝內銷值的部分則約197 億元新台幣,服裝生產內銷規模出現縮小的警訊。
另一方面,在國民所得與消費水準提升帶動下,國人服裝消費能力增加,帶動國內服裝消費市場規模的成長。日臻成熟的台灣服裝消費市場,消費者對時尚、流行的需求亦同步擴大,國際精品與國外知名品牌服裝開始進入國內市場,挾著品牌形象與時尚優勢迅速席捲國內服裝消費市場,進口服裝逐漸成為國內服裝消費的主流,對國產服裝的經營與銷售形成莫大壓力。因此,我國的服裝產品如何與進口服裝競爭,甚至取代進口服裝商品,是現今國內服裝相關各界關心的議題,值得深入探討分析。
此外,受到全球熱切關注討論的中國大陸,已成為全球服裝最大的生產基地,而其龐大人口所形成的潛在市場消費能力,亦使中國大陸成為全球服裝業者的兵家必爭之地,許多台灣服裝廠商亦積極評估進軍中國大陸市場的可能性。
由於服裝面對的是終端消費者市場,具有市場競爭者眾且消費者需求快速多變等特性,因此產品銷售的通路選擇與行銷策略將是影響服裝銷售成績的重要關鍵。有鑑於此,本研究特針對台灣與中國大陸的服裝內銷市場進行通路結構與行銷策略之分析研究,提供國內服裝廠商爭取國內消費市場或進軍中國大陸市場之參考,並提供政府相關單位思考擬定政策以協助廠商順利轉型與拓展企業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