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時尚入侵 台廠4招突圍 1.複製大品牌VS.拚原創設計 2.不懂客戶群VS.活用資料庫 3.缺因地制宜VS.做商圈配置 4.撞衫機率高VS.聯名款反擊

近年歐美經濟衰退,全球快速時尚大廠轉移陣地,大舉進軍亞洲市場,將亞洲地區視為營業成長引擎。
包括ZARA、UNIQLO等都積極拓展台灣及中國大陸市場,國內服飾業者應及早擬訂對策。
ZARA是全球快速時尚龍頭,2011年11月,第1家台灣門市在台北101大樓開幕,第1天業績就達5,000萬元,後來陸續在台北市統領百貨、京站廣場展店,目前在台灣有3家分店。
ZARA於2006年進入大陸市場,第1家店在上海服飾精品一級戰區的南京西路,該年度共開出7家分店;2007年開始導入所屬集團INDITEX旗下其他品牌,以多品牌方式展店,至2011年,ZARA在大陸有101家分店,加上Bershka、PULL AND BEAR、Stradivarius等品牌,INDITEX集團總店數達275家,2012年總店數預估為425家。
INDITEX先以ZARA品牌進軍一級都會區,然後再進入二級都會區,接著以集團其他品牌滲透至其他城市。台灣服飾業者未來要面對的可能還有INDITEX旗下的青少年、中高端設計款品牌,如Be shka、PULL AND BEAR、Massimo Dutti。
UNIQLO在2002年進入大陸市場,先切入上海、北京,最初因價格策略錯誤導致虧損,經調整後營運好轉,近年展店速度增快,切入二、三級城市,2011年總店數80家,2012年預計到127家,目標為2020年大陸總店數達到1,000家,占集團營收20%。
UNIQLO計劃在台灣開設100家店,2010年第1家店設在台北阪急百貨,開幕時曾創造出UNIQLO全球第1的坪效;2011年在台北開出6家店,2012年開始在新竹、台中、高雄等地展店,至今年6月台灣總店數達17家。
UNIQLO先在一級都會區試營運,經適地化調整及市場接受後,再快速複製至其他區域。但UNIQLO為單一品牌,無法顧及不同區隔市場,在不同區域商圈展店時,會開設不同類型店種,如開設以家庭客群為主、增加兒童及中高年齡層商品的店種等,也提供單點商圈限定款式,做出產品區隔。
ZARA、UNIQLO等廠商大舉進軍台灣市場,另一大廠H&M欲搶進台灣市場也時有耳聞,國內廠商面臨很大競爭壓力。快速時尚廠商雖然強勢,但仍有缺點,例如商品版型以歐美人士身材設計,不完全適合亞洲人;商品質料不佳,只能穿1、2季造成浪費;基本款式撞衫機率高、產品缺乏原創設計等,國內業者可擬訂下列對策因應。
一、創新經營模式力推台灣時尚
快速時尚以抄襲設計師服裝,快速低價複製為主要獲利模式,迎合時尚消費者喜新厭舊的消費習慣,雖造成市場一陣風潮,但實際上缺乏原創性之核心競爭能力。商研院研究發現,時尚業者要永續經營,必須及早儲備原創力,同時佐以創新經營模式推動台灣品牌及設計力。
例如國內電子商務廠商「YID3衣著社」協助台灣設計師將設計理念商品化,推出台灣新銳設計師自有品牌網購平台,協助解決台灣服裝設計師於製造、銷售活動的障礙,主打台灣原創設計力,打通產業上下游,扶植我國時尚設計師。PayEasy也推出「PayEasy解放區」,集結台灣設計師服裝品牌服飾,提供消費者新型購物體驗,藉由設計師力量塑造品牌。
二、資訊系統輔助,更懂在地消費者
大陸本土快速時尚業者「諾奇N&Q」面臨國外業者競爭,以精準的會員資料庫應戰,詳細蒐集會員尺碼、年齡、收入等資訊,分析消費行為了解消費者喜好的風格、價位、材質,並結合流行趨勢預測設計、生產商品,上市後及時分析銷售情況並補單,成為快速回應市場的正向循環。
三、加強商圈經營及商品配置
台灣北中南消費者行為、品味大不同,業者應深入了解商圈消費者的喜好及習性,做為商品配置及銷售活動的基礎。例如大陸女性牛仔服飾品牌「天使園」,根據不同商圈及店點擬訂商品配置策略,將商品分為當季主力商品、長銷型商品,每個門市將產品配置比例再回饋至總公司,進而掌握各商圈消費者喜好,設計差異化的分店促銷策略。
四、降低商品設計同質化
目前服飾商品同質化趨勢漸高,不同品牌之間辨識度卻極低,GIORDANO日前與橙果設計合作推出設計款服飾,為商品推陳出新製造話題。
台灣新銳服裝設計師受聘於國際廠商或自創品牌者屢見不鮮,業者可與台灣設計師合作推出聯名款服飾,或委託設計師設計系列服飾,加強品牌個性、降低商品同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