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FTA遍地開花 台灣不能?

中日韓等三國啟動自由貿易協定(FTA)談判,令我國政府與產業界壓力倍增。與台灣相比,韓國在野黨與民間反對開放的力道更為剽悍,既是如此,韓國為何可以積極又快速地在全球建構FTA?答案是:「韓國有戰略、有戰術,還有戰鬥力。」韓國能,台灣能嗎? ●三任總統,力推全球戰略 韓國在FTA的佈局,跨越了三個政府,在1999年與智利進行第一個FTA協商,在2002年與智利簽定FTA後,韓國即以成為「全球FTA樞紐」為目標下,齊頭並進、全面在全球推動FTA的談判,並在2003年畫出「全球FTA戰略圖」,擬定第一個談判國是日本、其次則是美國。這一套戰略可以說是由金大中政府制定戰略、盧武鉉政府延續釐定,李明博政府陸續收成。
這一戰略,不受政黨輪替的影響,沒有無法延續的問題,韓國朝野都有同樣的「韓國優先」意識,要成為世界經濟強國,不能成為國際孤兒,這也是前副總統蕭萬長無論是公開還是私下裡總是嘆道「韓國能,為什麼台灣不能」的主因。
戰術上,韓國,有清楚的組織架構。不同於台灣是由政府各部門分別負責,台灣因為是各部門分別負責,經常發生因力守本位主義,而推展不力的問題。也因此,工總理事長許勝雄就疾呼,政府應儘速成立「推動FTA專責委員會」,才能加快FTA的推展速度。
●FTA單一窗口,戰術靈活 過去,韓國一開始也沒有單一窗口,是在有了戰略後,2004年將有關FTA事務與人員全數移到外交通商部,統籌談判業務,才有強而有力的FTA「單一窗口」。
在單一窗口之上,還有青瓦台主持的跨部會「經濟部長級」會議,由總統或總理主持,若各部會有不同意見或衝突難以解決時,統統拿到青瓦台的「經濟部長級」會議上去「吵」,一旦青瓦台拍板定案,所有部會都「不得再囉唆」。
FTA談判,最棘手的是農業與內部的反彈。台灣,近來因美牛,搞得政府焦頭爛額。而韓國,為反美牛,2008年時有數10萬人走上街頭,「踏過我的屍體走過去」的激烈情景是歷歷在目。
面對FTA引發大規模的抗議,韓國的作法是將FTA提升為「全民運動」來宣導。宣導,不是政府單方面進行,而透過各種管道,讓全民將FTA「深植於腦」。
從2003年開始,支持的企業家開始與反對的農民對談,也與反對的在野黨對談;基於反對的聲音與活動多透過推特(twitter)傳播,外交通商部從部長到各個FTA事務官員們也都利用twitter與民眾直接在線上即時對話、也釋疑。
●配套補助,化阻力為戰力 同時,也透過韓劇「置入」,以美牛為例,不管是喜劇、悲劇、現代劇、古裝劇,還是綜藝節目,只要打開電視,都會有「吃牛肉,就要吃『韓牛』」的橋段。這有效嗎?從當年數10萬人走上街頭的反美牛運動,日前在首爾清溪川重新集會時,警方估當天只有1,600人參加中,很明顯的「韓牛打敗了美牛」。
而最務實的是提供直接的配套補助。電電公會理事長焦佑鈞就建議,在洽簽FTA上,可參考韓國對弱勢產業的作法。韓國,對農業部門設有11億美元的基金,若因FTA導致韓國農產品價格下跌,農民可以得到補償,也定了「貿易調整協助計畫」,若因FTA造成韓企連續6個月銷售或產量減少25%,就可申請補助等。
在有戰略、戰術,將FTA提升為全民運動下,如今,反FTA最力的就是在野黨了,而佔國會多數席次的是執政黨,所以,面對在野黨的阻擾,韓國政府以同樣鋼鐵般的戰鬥力,將拖了4年的韓美FTA,在催淚彈的煙霧中,4分鐘就強行通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