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觀測》車用紡織品的5項綠趨勢

汽車用紡織品在產業用紡織品具相當大的發揮空間,透過纖維及紡織品的產品設計,增進舒適性、功能性、設計感、輕量化,可以將環保訴求帶入汽車業。
德國Hochschule Niederrhein教授Eberhard Janssen估算,每輛車有超過20公斤是由紡織品組成,推算2009年全球汽車產量6,000萬輛,相關紡織品總使用量達120萬噸。
2008年全球汽車產量6,910萬輛,反映金融海嘯造成經濟衰退,造成2009年市場下跌。2010年世界汽車總量估計超過10億輛,發展中國家為成長來源。
對於汽車用紡織品環保的作法,大致可分為3R(reduce、reuse、recycle),採用非石油系原料、製程改善、研發設計、新材料的運用等方向,促使環保趨勢成熟穩定。
1.非石油系使用 Technical Textile Markets指出,2010年歐洲應用在複合材料的天然纖維為2萬噸,預估2015年可能增加至4、5萬噸。未來2年幾乎所有汽車公司推出的新車型內飾件中,將有很大比例採用天然纖維當作增強材料。
中國大陸為全球最大汽車生產基地,其汽車零件採購商表示,汽車內飾材料應能同時滿足機械性、物理性、化學性、加工性、經濟性和環保性的要求,既要有足夠強度、韌度、吸音、絕熱性能,又要質輕價廉,能進行深度模壓成型;既要防汙抗菌,又可再生,天然纖維將是最佳選擇。
2.減少原料使用 汽車重量每減輕10%,就會節省6%至8%的燃料,對綠色經濟是一大貢獻。
例如,Freudenberg發展出不織布EvolonR,利用水噴(water jet)將纖維的聚酯和耐隆沖開成微米纖維,使其緊密糾結,可運用在汽車吸音材料,相較一般材料更能達到重量減輕的目的,EvolonR的微米纖維結構提供有效的吸音效果,內部有很大表面區域促使高氣流的阻擋,並減少25%的重量,可作為一複合層,或作成布簾、百葉窗和窗簾等。
3.新技術的研發及應用 例如,相變材料(Phase Change Materials, PCMs)是種會隨溫度變化而改變物理態之材料。當溫度下降,液體會改變為固體;隨溫度上升,又可返回液體。相變化材料紡織品可減少外在氣候影響並保持身體於舒適狀態,減少空調負荷,有助於降低油耗。
此外,汽車內飾利用紡織品發光,照明後座乘客,柔和的光線不會對駕駛人造成刺眼的副作用,也造福後座乘客,提供額外的空間感和間接光照的功能,未來許多新的設計變化性很可能會出現在這個領域。
4.循環經濟 利用生產過程中的下腳或廢棄的衣物,經過處理再製成可用的產品。中國大陸的常熟汽車飾件,1992年就成功研發聚丙烯(PP)+棉,為環保型內飾件的替代性材料,已申請國家實用新型專利,並得到德國的批准使用。該材料具隔熱、隔音、阻燃性能、不含酚醛,無有害揮發成分及難聞的氣味,目前廣泛使用於中國大陸各款汽車的內飾。
5.新材料應用 選擇高性能、輕量的結構材料,可大幅減少整車重量,例如,全球碳纖維年產量約6萬公噸,為節能減碳與產品輕量化必用材料,只是目前價格昂貴,僅適合在高檔汽車或部分使用,或許未來生產技術再突破,可達成量輕質堅的大眾化汽車。
面對未來趨勢轉變,台灣應積極推動企業碳足跡認證,促使企業仔細思考節能減排的作法,包括如何使用非石油系原料、製程減少能源耗損、產品可以再回收或再利用、甚至研發出機能性佳、使用原料少的產品,不只展現產品的優越性,更要負擔企業公民責任,才能在永續經營中獲得更好的肯定,也能為汽車用紡織品產業開拓出另一片新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