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由國際紡織標竿企業之技術開發趨勢預測台灣的發展路徑

台灣的紡織產業在經歷過90年代的高峰之後,產值有逐漸下降的趨勢,主要面臨來自新興國家利用其低廉的勞工與成本之挑戰與競爭。因此,近年來台灣的紡織產業積極投入創新與研發,累積相當大的技術與產品能量。但就全球的高附加價值紡織品而言,其市場地位與歐、美、日廠商相較之下,仍有一小段的差距。檢視整體台灣之技術與產品能量,可發現台灣的紡織產業具有相當大的發展潛力與空間。
透過產業競爭力、產品成長曲線之技術預測的發展分析,可讓企業投入研發時,能先瞭解產品技術目前現況、未來發展演進及跨入的優勢、劣勢、機會、威脅等,如此可提供現有廠商及有意投入該產品生產之廠商相關的參考,並可增進企業未來在技術開發、研發成功率及產品發展的策略的考量,進而確保企業的永續經營,以讓台灣成為高附加價值紡織品生產重鎮。
根據DRA(David Rigby Associates)的資料顯示,產業用紡織品在2005年全球市場為1,068億美元,預測2010年全球市場將可達1,272億美元的規模。其中,若以全球醫療用紡織品為例,在2005年全球銷售金額為66.7億,預測2010年全球生產量為237.9萬噸,銷售金額將成長到82.4億美元,由此可看出全球產業用紡織品之醫療用產品未來具相當大的市場開發潛力。
醫療用紡織品主要有一般醫院用品(如病人服、口罩、床單、毯被)、外用醫療用品(如紗布、繃帶、創傷敷材、止血纖維)、防護及功能性用品(如手術衣、手術帽、手述縫線、人工皮膚、人工器官)、醫療器械與儀器用紡織品(如血液透析所用之過濾分離纖維、擔架等醫療器械所用之強化性複合纖維)等。近年來,由於紡織材料不斷的研發,加上結合醫學、生物、高分子、保健、衛生等專業領域,促使醫療用紡織品迅速發展,進而共同創造出產品的高附加價值,且充分表現出紡織品的嶄新價值及促進產業用紡織品的跨領域發展。未來醫療用紡織品需更積極開發新技術及結合紡織製程的應用,才能讓醫療用紡織品為台灣紡織產業創下另一波經濟高峰。
鑒於紡織品在醫療用途之應用日趨多元,本研究從全球產業用紡織市場需求切入,並結合生物醫學之技術,選擇醫療用紡織產品中具競爭潛力及高附加價值之創傷敷材及中空纖維膜產品,探究其專利佈局及技術發展等情況,藉此瞭解產品的技術成長曲線(S-curve)及國際競爭優勢,以此預測產品現階段及未來的技術發展路徑。另透過瞭解國際紡織標竿企業,是如何利用自身的技術及研發能量來獲取相關醫療用紡織品於全球的領導地位,藉此預測台灣醫療紡織產業在創傷敷材及中空纖維膜兩項產品的技術走向,以供國內國內企業開發國際市場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