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造纖維發展永續-森林保育與永續

前言

目前人造纖維市場中,主要的產品大致上有縲縈(Rayon 或稱 Viscose)、莫代爾(Modal)、萊賽爾(Lyocell)、銅氨纖維(Cupro)和醋酸纖維 (Acetate)。而醋酸纖維大多用於製作香菸濾嘴,因此主要是前四項人造纖 維用於紡織品的製作。根據紡織交易所(Textile Exchange) 2021 年的調查, 縲縈的年產量為最大宗約 580 萬噸。其次為萊賽爾約 30 萬噸,再來是莫代爾約 20 萬噸,而銅氨纖維大約只有 2 萬噸的產量。

 

認識人造絲

人造絲的原料來自木漿或其他植物,因此具有自然分解的特質,對自 然環境也較為友善。最早的人造絲為縲縈,於 1884 年即已問世,但因易燃的特性而未被重視,直到 1892 年英國發明了粘膠法人工絲才被廣泛使用。在美國稱人造絲為(Rayon);但在歐洲或紐澳等地則稱此類人造絲為 (Viscose)。而因 Ray 與「嫘」發音類似,因此台灣採用 Rayon 的命名並翻 譯為「嫘縈」。

嫘縈質地輕柔,具有純絲的觸感;光滑且涼爽,因此經常用來模仿絲 綢材質的布料。而將纖維切短後觸感像棉,因此短纖維經常與棉或麻等材料混紡。但嫘縈的彈性差、容易縮水;且洗後易皺,因此在使用上也受到 諸多限制。而嫘縈最大的缺點則是染色時須使用「二硫化碳」,因此會排放有毒廢水,對製造工人和環境都是一大傷害。

而莫代爾則是人造絲的第二代產品,是由奧地利蘭精公司於 1965 年 發明,具有較優良的吸濕和透氣的功能,且觸感較棉花更柔軟。與嫘縈相 較之下,莫代爾在洗滌後仍能保持較佳的柔軟度,且親膚性較強,因此常用於製作貼身衣物,但成本也較高。而萊賽爾則是第三代的產品,除了兼具莫代爾的優點外,質地更為強韌,因此適合製作機能性的衣物,也能避免靜電的產生。但萊賽爾的缺點則是容易勾絲,在洗滌的時候也只適合用中性的洗潔劑,且不宜脫水與曝曬。

而銅氨纖維則是用氫氧化銅或鹼性銅鹽的濃氨溶液,將嫘縈溶解後再製成 的人造纖維。強度較嫘縈高,也較嫘縈耐磨,常用於西裝布料,目前全世界僅剩日本旭化成公司生產。

 

森林保育與產品認證

由於人造纖維的原料來自於木材,因此在取得原料的過程中,免不了砍伐樹木。然而森林保育也是永續發展的重點之一,畢竟森林砍伐將會減少地球的吸碳能力,而且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第 15 項正是「永續森林管理」,透過森林管理防止土地沙漠化的發生,並遏止生物多樣性的消失。

此外,全球已有部分森林瀕臨砍伐殆盡的危機,也有部分古老森林所保留的珍貴樹種與生物,可能因森林砍伐而消失。因此,國際間也有保育組織針對稀有的古老和瀕危森林進行保護工作,並呼籲各時尚品牌、零售商和人造纖維製造商排除對古老和瀕危森林的砍伐。CanopyStyle 從 2013 即對紡織業的布料供應鏈提出保護稀有森林的呼籲,截至 2022 年底,已有 515 家時裝設計師和時尚品牌成為它的會員,而全球也有超過 53%的人 造纖維廠商承諾不砍伐稀有森林,共有 1,140 萬公頃的森林受到保護或承諾長期停止砍伐。

而國際間對於人造纖維產品的認證也是不遺餘力,主要的目的是鑑別該公司的原料來源、生產製程和產品品質是否符合永續標準。以下對兩家國際知名的認證公司進行簡介:

1. 森林管理委員會(Forest Stewardship Council, FSC):成立於 1993 年,由 全球環保團體、木材貿易組織、林業工作者、當地居民和驗證機構所組成,是國際上最被認可的森林驗證標準之一。適用於所有森林產品的相關產業,包括製造、加工及銷售木質產品及紙製品等。通過驗證組織的產品上可以使用 FSC 的商標,以提升消費者對其產品的認同。

2. 森林驗證認可計畫 (Programme for the Endorsement of Forest Certification, PEFC):成立於 1999 年,為一家國際非營利且非政府組織,其宗旨為促進森林永續管理。PEFC 於 2018 年才開始對紡織品進行認證,該組織希望透過認證標準的監督,可以確保廠商所生產的木質或非木質產品,皆能符合生態和道德的永續標準。

 

拒用衝突木材

2022 年 3 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引發俄烏戰爭,而白俄羅斯為俄羅斯入侵行動的幫兇,因此 FSC 和 PEFC 已經向全球宣布,禁止對這兩國進口木材的進行認證,因為這兩國的木材屬於「衝突木材(conflict timber)」。

和禁止使用衝突礦產的目的相同,俄羅斯和白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軍事行為,徹底侵犯了烏克蘭人民的生存權,任何侵犯人權的行為都違反了永續發展的目標。而無論俄烏戰爭的結果如何,對烏克蘭國土的破壞、生 命的屠殺、生態系統的毀滅都是無可彌補的傷痕。甚至因為入侵烏國而對歐洲國家停止供給天然氣,造成全球能源危機,種種惡行都與永續發展背道而馳。因此,禁用衝突木材也正是向入侵者提出了最嚴正的抗議。

 

台灣人造絲的發展

台灣最早於 1957 年開始生產嫘縈,當時是由中國人造纖維工業股份 公司頭份廠進行生產,而為紀念黃帝妻子「嫘祖」,因此對所生產之嫘縈命名為「皇后牌」。

台灣化學纖維股份有限公司於 1967 年設立木漿與嫘縈纖維廠,利用 台灣山林中伐木後廢棄的樹枝與木塊,作為生產嫘縈棉的材料,成為國內 第一家將木材經加工後,將其製成嫘縈棉、紗、布、成衣的工廠。後因國內開始注重環境保護與水土保育,全面禁止採伐原木,因此木漿生產所需 的原木料皆仰賴美國、東南亞等地進口。然而,因原料的來源與運輸難以掌握時效性,爾後改以進口木漿取代。此後,該公司的經營方向也調整為專精於嫘縈棉之生產、開發及品質提升,而嫘縈產品也於 2014 年取得 FSC 的認證。

 

結論與建議

國際間人造纖維的回收量目前大約不到總產量的 1%,雖然人造纖維都具有自然分解的功能,對自然環境並不會造成嚴重的危害。但生產人造纖維仍需依賴伐木,在保護森林的前提下,人造纖維產業仍應積極的開發回收製程,同時必須減緩樹木的砍伐和稀有森林的保育,才能做到降低碳排放和維護生物多樣性。

而生產製程中因使用化學原料而排放的有毒廢氣與廢水,更應該積極的研擬新製程,以減緩有毒廢料汙染水源與土地。目前蘭精公司在生產天絲萊賽爾的製程中,即使用閉合式工法回收廢溶液再利用,減少化學藥劑對環境的危害。國內紡織產業應積極研發降低化學藥劑汙染的新製程,以及廢棄纖維的回收再利用方法,才能提升人造纖維的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