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紡紗? What is yarn spinning or yarn formation?

什麼是 "紡" 紗?

紡紗其實代表著把紡織原料加工成細長紗線的全部過程。它可能包括將塑膠膜直接切割成細長扁狀的帶狀紗(tape yarn),當然也包括處理以紡織纖維為主的各式紡紗過程。想像一下,先將一團混雜糾纏的棉纖維分開,重新排列整齊後,再把他撚合在一起成為一根很長的棉細紗(cotton yarn),這個過程就是棉紡。

簡單的說,紡紗廠的主要原料是紡織纖維, 把纖維透過各種機械設備加工處理後,可以變成織布廠織造各種布料時所要用的「紗線」,這整個過程就是紡紗。

用於紡紗的紡織纖維,無論是天然纖維或是化學纖維,依其長度、種類、潔淨度和期望的成紗性能有所不同,則其採用的紡紗方法也就不同。以纖維長度為依據的紡紗方式可分為短纖維紡紗、長纖維紡紗和特殊紡紗等三大類。

一般短纖維(staple)乃指其平均長度在1~15cm 的纖維。若將經過初步加工而得的平行且游離的短纖維群,沾上黏著劑,予以連續搓揉,即可製得無撚紗(twistless yarn)。唯目前絕大部分的短纖維紗均是經過加撚而製得者;其中棉系(型)纖維(shortstaple)原則上是指平均長度為1∼6cm的棉或似棉( 長度、細度和形態相似)纖維;主要的棉系(型)紗有:純棉紗(另含廢棉紗)、以棉為主的混紡紗和似棉的純化學短纖維紗。毛系(型)纖維(long staple)原則上是指平均長度為3∼15cm的毛或似毛纖維(若紡粗梳毛紗,可用約3cm之纖維,若紡精梳毛紗則宜用平均7cm以上之纖維);主要的毛系(型)紗有:純毛紗、以毛為主的混紡紗和似毛的純化學短纖維紗。棉系 (型)及毛系(型)紡紗方式是短纖維紡紗的基礎。麻纖維因含木質素及果膠,較為硬脆,又因各類麻纖維長度、細度不一,故純麻或以麻為主的紡紗方式,自成一個體系。在繅絲過程中,產生的短蠶絲叫作絲綿,習慣上謂之絹綿;將絲綿經過絹系(型)紡紗而得的絹紗原則上可分三類,其使用平均長度為8∼12cm之絲綿者,稱作長綿絹紗;使用平均3.5∼6.5cm之絲綿者名為短綿絹紗;而使用平均1∼4cm之落綿者,叫作紬(與綢同音)紗。麻、絹亦可與其他纖維混紡。如使用近似長度的棉、毛、短蠶絲和苧麻,亦可經由特殊的製程設計來進行混紡(如:①先擇定基本的紡紗方式,②充分的潔淨纖維,③用給油或給濕的方式,以增加纖維的柔軟度、抗靜電性及纖維間的相容性,④依預定的比例充分混合纖維)。因為化學纖維都很乾淨,所以紡絲後製出的絲束(tow,約含500∼10000根單絲)可以直接經過拉斷、磨斷或切斷方式而變成化學短纖維條(top或sliver),並得進一步與其他纖維混紡或直接紡成純化學短纖維紗。

除非斷裂或原料用盡,否則為無限長的纖維謂之長纖維或絲(filament)。蠶繭經過水煮找出頭緒而拉出的長蠶絲和經過紡絲而製得的各種化學絲均為長纖維或絲。單根或多根的絲,可以不加撚而得單絲紗(monofilament yarn,如釣魚線)或複絲紗(multifilament yarn,如由數個繭絲併合而成的生絲);另外也可予以加撚而得長纖維加撚紗。具有熱可塑性(thermoplastic)的化學複絲,可先加熱軟化,並予以物理變形(如:假撚、噴氣),待其冷卻定型(setting)後,即可製得具有蓬鬆伸縮性的加工絲(又名變形紗或締捲紗,textured yarn)。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短纖維可以紡製混紡紗(blended yarn)。長纖維和短纖維也可一起紡成包芯紗(core spun yarn, 多以長纖維為紗芯,外包短纖維而成紗)或包覆紗(covered yarn,多以短纖維為紗芯,外包長纖維而成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