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服裝市場的消費需求趨勢
許多人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擴散的這年經歷許多新的思考,像是想引入更健康的飲食和運動等等。早在新冠肺炎爆發前,我們已經留意到大眾逐漸重視機能性紡織產業應賦予消費者的健康效益。最近幾個月,這樣的趨勢更加明顯,連同織物的永續性也一併受到關注。如今,自我照顧的觀念不再是奢侈的想像,而是日常的必需;全球運動服市場在這樣的風氣下也獲得增長,據美國聯合市場研究Allied Market Research的數據,預計在未來四年中將達到5468.02億美元;自2018年至2024年複合年均增長率(Compound annual growth rate,簡稱CAGR)預計達6.5%。
這表示,大眾對於運動服裝的各項機能會有更複雜的要求,從而促使品牌進行創新。有些認為新冠疫情導致消費者特別注重戶外運動服裝的抗菌保護功效,所以推出能抗菌的塗層或各種具實用性、調節性的服裝配置。這些特殊的機同時反映了人們對於氣候變遷的擔憂。透過消費者對於衣著的選擇以及產業的投資方向,不難看出我們對於「改變現況」的期許。
我們還可看到許多運動服品牌為因應全球的口罩需求而重新調整產線,像是Under Armour推出的SportsMask——可重複使用的耐水性口罩,強調最高透氣性,讓疫情期間的運動員可全日舒適地佩戴。另外,瑞典生活品牌IAMRUNBOX開發了RunMask——專為時常在外奔波的人所設計,由多層次的棉和聚酯製成,讓口罩具備透氣、耐洗滌且可重複使用。
疫情期間跑步活動逆勢盛行,這也促使鞋類製造商在舒適性和合身性下足了功夫。Cole Haan近期就新推出了兩款跑鞋——ZERØGRAND Overtake和ZERØGRAND Outpace。前者主打機敏抗震的襯墊;後者則具備優異的支撐性與超輕量設計。許多品牌也期盼推出主打環保的選擇,像是Allbirds發布的Dasher Performance,此鞋款由尤加利(桉)樹纖維(eucalyptus tree fibre)、美利諾羊毛(merino)和甘蔗為基底的鞋底泡綿製成,並經過五十多名運動員進行數千英里的生物力學測試。
新冠疫情的爆發無疑加劇了之前就一直存在的問題——塑膠汙染。而企業不斷開發以可回收或可生物分解物質為原料的產品,努力回應消費者對其健康與環境保護的高度重視。其中,主打天然的服裝品牌Icebreaker最近許下一個長遠的承諾:希望在2023年之前全面使用不含塑膠的原料材質,並在三年內讓合成纖維從旗下的系列中消失。我們知道,人們對於吃下的食物以及接觸皮膚的衣裝總會更加審慎地選擇。因此,諸如Icebreaker這類的品牌正努力「扭轉話題」,讓衣物製造的討論更加多元。
此外,在運動服產業將陸續出現更多女性導向的系列,許多品牌持續培養女性運動客群,例如Ghost Flower以中國「五行」養身為設計理念的運動服系列,是與中醫、穴位指壓按摩(acupressure)的專家團隊合作開發的。穿在身上,衣物觸及的特定部位都能獲得恰如其分的支撐,並幫助肢體伸展、轉動,甚至按摩,以此提升消費者的健康、體能表現和活力。
另一個推動女性運動服裝風氣的品牌是Lagatta。隨著大眾對於時尚與機能的需求併增,兩項設計元素逐漸融合,特別適合日漸普及的居家上班人口。Lagatta希望提出更具多功能、多款式的服裝設計,並可透過主動或被動的壓縮技術雕塑身材、增加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