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纖維發展技術藍圖--第4章聚酯纖維發展技術藍圖

目前我國人造纖維廠商在產品發展的同時,更注重品質的發展,呈現出由產量擴張,趨向品質競爭的發展趨勢,而且這種趨勢越來越明顯。近幾年來,台灣紡織產業受到中國大陸低價產品的競爭,造成我國紡織業者不得不積極轉型至高附加價值的區隔市場,往往對於傳統的紡織服飾業已經喪失市場競爭力。纖維產業的成功可以說是由於紡織業上、中、下游密切整合的結果,從纖維到紡紗、織布、染整,一氣呵成。台灣生產的纖維半數供給國內的紗廠、布廠,因此我國的紡織產業出口主要仍在於高附加價值的織布產品,而不是上游的纖維產品。現階段我國對於高附加價值纖維材料的研究方向大致上可以區分為產業用纖維和機能性纖維兩種。

在產業用纖維方面,我國已能生產碳纖維、玻璃纖維、活性碳纖維、高強力纖維等,但是幾乎都必須依賴國外先進大廠的技術引進,尚欠缺堅強的自主研發能力。主要是由於產業用纖維的技術層次高,必須配合堅實的基礎科學研究來支援技術的發展,但是相對於我國在產業用纖維方面的基礎研究較為薄弱的情況下,並不容易完成開發和國外原廠相同的產業用纖維品質,加諸廠商對於產品發展前景並未明確的市場也較不願意投資,因此長久以來,台灣纖維廠商仍較偏重在應用性較為廣泛的機能性纖維產品上。

在機能性纖維方面,台灣紡織纖維廠商已經感受到下游紗廠和織布廠對於上游機能性纖維材料的需求日益殷切,導致現今台灣各大纖維廠無不積極投入機能性纖維產品的研發,其中較成功的例子,如:超細纖維、難燃纖維、異形斷面纖維、高收縮纖維、抗菌防臭纖維、彈性纖維、中空纖維等,從開發機能性纖維產品的業者經營經驗中,機能性纖維產品可以明顯提高廠商的營業利潤,雖然銷售量相對較少,但受惠於產品附加價值的提高而有較佳的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