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雷案遇陸障 石化業涼半截 大陸中石化違反協議,再加上經部要求回運乙烯,台商萌生退意;擴產連番受阻,產業前景蒙塵

台商在福建古雷煉化一體投資計畫面臨新挑戰,大陸合作夥伴中石化(Sinopec)集團堅持投資下游五成股權、再加上經濟部要求生產的乙烯,五成必須運回台灣,兩大變數衝擊下,已有投資股東萌生退意。
業者指出,台灣石化業在台灣投資的國光石化受挫,在大陸的投資也面臨瓶頸,將讓石化業發展前景蒙塵。
和桐、台聚、李長榮化工、中石化及台灣區石化公會理事長陳武雄等台灣石化業者,去年8月與大陸中石化、福建省政府簽訂「古雷台灣石化專區」投資意向書,將投資45億至50億美元(約新台幣1,490億元)發展煉油、輕裂及中游石化事業,打造年產1,600萬公噸原油的煉油廠、年產120萬公噸乙烯的輕裂廠及26座中下游石化廠。依照兩岸石化業者去年協議,大陸中石化及福建省政共擁有50%股權,但中下游的石化廠將由台灣業者100%擁有。未來陸方派任董事長,我方則任總經理職位,投資廠商可取得關鍵性的乙烯、丙烯、丁二烯及芳香烴等原料。
但大陸中石化集團近期傳出,堅持要對中下游石化廠參股投資,違反了下游石化廠跨海投資創造第二春的初衷,已讓部分投資股東感到不滿。
此外,投資股東也透露,經濟部針對古雷煉化一體投資計畫,基於雙方對等、台灣主導等原則,希望有五成、約60萬公噸乙烯能運回台灣,經濟部並已將運送乙烯任務交給中油。
中油主管私下透露,依目前下游石化廠的需求、中油供應能力及中油前鎮乙烯冷凍儲槽等考量,可以接受每年新增30萬公噸的乙烯,但若台灣的下游石化業沒有擴廠,台灣恐怕無法吸收高達60萬公噸的進口乙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