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紡織服裝業「抱團取暖」…海博會商機 衝480億元

第15屆海峽兩岸紡織服裝博覽會,昨日在「大陸休閒服裝之都」的福建石獅落幕。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紡織服裝業轉型艱難的環境下,本屆海博會意向成交額首度突破人民幣100億元,達到人民幣102.6億元(新台幣479.8億元)。
海博會組委會表示,受全球經濟影響,大陸與台灣的紡織服裝業出口都在下滑,嚴峻形勢促使兩岸紡織服裝業加緊「抱團取暖」。
中新社昨報導,海博會組委會統計,四天展期共達成意向成交額人民幣102.6億元(新台幣479.8億元),比上屆增長17.26%;吸引進展館參觀的觀眾18.72萬人次,其中國內外的專業廠商達3.28萬人。
今年是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降稅計畫的第二階段,紡織品早收清單136項中,已有125項進口關稅降為零。包括23家台灣本土企業,以及17家大陸台資企業參展,台灣參展商占兩成以上,並且還有八所台灣的大學展示研究成果。
「高科技、重環保、求創新」,是參展的台灣企業及大陸台資企業的一致特點。台灣紡拓會秘書長黃偉基指出,在當前市場需求不振、製造業競爭加劇的國際背景下,兩岸紡織服裝業界加強產業鏈整合和技術品質提升,是度過難關、攜手共贏的共同選擇。
日冠企業董事長紀榮康表示,參與海博會上兩岸大專院校,以及企業產學研究成果的對接,為的是尋求企業的人才與科技支撐。
輔仁大學織品服裝學系首次將「LED機能性紡織品」的研究成果,展示在海博會上。該系副教授尤政平指出,台灣紡織行業起步較早,產學研究結合也較緊密。材料的技術創新,尤其是人造纖維領域的研發,一直是台灣紡織業界的優勢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