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多利亞港股筆記》挑紡織股 先觀察客戶關係

有一天,電視上在介紹下屆香港特首參選人唐英年的家族,說到其祖父早年在上海設紡織廠。之後,筆者發現在港上市的多間紡織都是在上海或杭州一帶設廠。幾十年前,在上海設紡織廠有它的合理度,因為當時上海遠較其他城市國際化,消費力較強,另外,那時候,運輸都沒有現在方便。不可能把紡織廠設在內陸,再運到各城市。但是為什麼近這十年設的紡織廠,仍有不少集中於上海或杭州一帶?而紡織廠屬勞工密集行業,不是應該搬去內陸工資低的地方更划算嗎?
主要原因是因為紡織廠需要大量的水去運作,例如在印染廠,紡織物染整加工前須用大量水清洗,以退除在編織前塗在經紗上的漿料,同時,給紡織物染上各種顏色、印上不同的花的處理中,都需要較多的水。另一個問題,就是要處理生產過程完結後的大量污水,最後的方法都是要排出河流及大海。以上因素都導致紡織工廠不設在水源附近就難以大規模運作。隨著國內沿海地方越來越發達,要在附近設紡織廠的成本亦越來越高。而這亦成為了一些一早已經設立了市場地位的紡織廠的保護門檻。
去年棉花價格如坐過山車一樣,上半年大升,下半年大跌。但是幾間在港上市的垂直整合紡織及製衣公司,如申洲國際(2313),互太紡織(1382)等,其毛利率仍是相當穩定。這樣穩定的毛利率通常離不開兩個原因,一就是公司對沖得宜,二就是公司能夠成功向客人轉移成本的波動。
根據申洲及互太的報表,它們並沒有對棉花作任何期貨的對沖,故此這二個才是真正原因。市場時常認為國際品牌喜歡壓榨其下的委託代工生產商,但似乎以上兩間公司都找到了跟國際品牌討價還價的本錢。
曾經聽說過一個講法,就是有一天,以上其中一間公司突然收到了一個大客戶寄來的幾百萬美元支票。他們打過去問才知道,原來客戶看見棉花價格升了,導致之前說好了價錢的定單變得沒有利潤,那客戶就自動自覺地補回定單的利潤。關係之好,說明了他們的成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