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來了… 紡織業台廠走向研發之路

    回不來了!投入南向設廠的國內紡纖業指出,台灣在生產成本上漲、設廠標準趨嚴,東南亞將成台灣海外最大生產基地。台灣紡纖產業未來將朝特殊產品、研發創新、設計、接單為主,規格化、大宗及勞力密集的紡纖材將不適合在台灣生產了。
   廣豐、大魯閣等國內老牌紡纖廠朝地產開發、百貨商場轉型;理隆下市、中和羊毛被併購,都顯示國內紡纖產業正進行另一波的產業改造。
   強調「EPS是王道」的南紡董事長侯博明指出,台灣紡纖業要朝快速反映市場潮流、專注客戶需求、走特殊性及精緻化,才能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全球紡織市場走出一條自己的路。
   南紡透過工研院技術指導,已與薄膜客戶攜手拓展光學等級薄膜市場,市場估,此產品的毛利率會是一般紡品的4、5倍。
   力麗更指出,不會再擴充台灣現有規模,現在發展的是精緻型、高值化產品。力麗轉投資的力麟科技生產BOPA薄膜,未來可做為食品級包裝材,並適用醫藥、節能材料及電子產品等領域的薄膜材料。
   力麗在台研發的Ecoya環保紗,更打入蘋果HomePod供應鏈,是國內紡纖業打入科技領域的大事。
   聚陽投資2億元在台灣成立的創新研發中心,多數是為訂單日益增加的快速反映、少量多樣電商訂單而設。
   儒鴻廣招研發創新人才,就是朝高值化電腦禔花布加值、服務NIK E等全球品牌廠ODM及創新而增。
   遠東新台灣研發中心與ADIDAS合作,研發創新的海洋紗,已逐漸提升特殊產品價值;中心研發的DynaFeed智慧衣,也在去年紡織展中與知名戶外品牌LL BEAN及醫療儀器品牌簽訂M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