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觀點》衝智慧衣…由政府串起紡織、電子業

蔡英文政府提出「5+2」創新研發產業計畫,內容包含綠能、國機國造、智慧工具機、生技醫療與亞洲矽谷等,攤開這些產業別,沒有一項是紡織業,實在令人遺憾。過去紡織業被譽為創匯產業,見證台灣製造業發展歷史,從輕工業一路走向重工業、科技產業,如今,紡織業仍是不容小覷的產業力量,政府應該重視。

台灣紡織業為國際服飾品牌供應鏈,包括知名國際品牌都有台商供應紗線、布料與成衣的影子,其中,在機能衣全球市占率高達七成,台灣紡織業已具一定規模。

此外,Nike、Adidas等運動品牌大廠,為了提升自身業績,積極贊助大型運動賽事,就連國內高中籃球聯賽(HBL)也願意贊助,冠軍球隊每人一雙獨特球鞋,勢必讓更多年輕人提升品牌忠誠度,因此只要品牌業績好,台廠營運也會水漲船高。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台灣紡織業吹起智慧衣熱潮,我早在十年前就穿著與工研院開發的智慧衣登上玉山,測量含氧量、心跳、血壓等數據,經過這十年來等待市場成熟,預期這兩年智慧衣市場將會顯現。

例如,這幾天傳出參加路跑卻猝死意外,若穿上智慧衣,隨時監控跑者身體危險值,提醒跑者必須暫時休息,如此可減少意外發生機率。

紡織業無法靠一己力量就做出智慧衣,必須結合電子元件,正好台灣科技業發達,智慧衣可讓國內兩大產業強強聯手,預期產品會相當有競爭力。

但是關鍵在於政府態度,建議經濟部應該將紡織業與電子業召集一起,坐下來討論如何有系統性發展智慧衣產業,不僅能避免殺價競爭,也能打著台灣製造(或品牌)名義向外爭取訂單,同時還能串起一整個供應鏈,透過螞蟻雄兵方式布局新興市場。

這對政府也有好處,不僅讓台灣在國際知名度增加,只要廠商訂單增多,自然稅收也會跟著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