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業者進駐 紡織業復活

隨著亞洲地區的薪資、能源與土地等成本提高,愈來愈多亞洲紡織業者把工廠遷到美國東南部,使當地沒落數十年的紡織業起死回生。

華爾街日報報導,紡織業在美國的生產成本,已低於中國、印度、土耳其、南韓和巴西。研究結果顯示,2003年在美國生產一公斤紗線成本為2.86美元,高於中國的2.76美元。但2010年時情況逆轉,美國的成本為3.45美元,在中國卻暴漲到4.13美元。

浙江杭州的科爾集團已投資2.18億美元,在南卡羅來納州蘭卡斯特郡設廠,可望創造至少500個工作。新廠房的電費將比在中國便宜一半,當地政府也給予協助。

到美設廠還有一個好處。由於中國生產成本節節攀升,科爾可把紗線運到中美洲,加工成布料運回美國,同時免除從中國進口的關稅。

這股趨勢顯示全球貿易變遷,為設在美國的製造業創造優勢。南卡州商業廳長說,作業成本提高,正促使亞洲企業考慮遷廠到美國,而「我們正處於這種成熟周期的前端」。

印度孟買ShriVallabh Pittie集團10月宣布投資7,000萬美元,在喬治亞州興建紡織廠,可提供250個工作。公司主管說,這麼做是要避掉美國關稅,並獲得供應充裕、便宜而又可靠的能源。

孟買另一家Alok工業紡織公司,今年4月也宣布在美國南方設立紡紗廠,以免除美國關稅,而且電費不到印度的一成。紡織業回流美國與關稅也大有關係。根據美國紡織團體協會資料,美國對紗線課徵5%至6%關稅,布料為10%至12%,成衣為15%至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