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衣著及家飾用紡織品-第十五章台灣紡織產業政策建議與展望

紡織產業向為我國主要創匯產業之一,2005 年以後我國紡織產業同時面臨紡織品配額取消(Quota Free)、全球原油價格上漲與中國大陸低價競爭,再加上環保意識抬頭等因素,整個產業進入戰國時代,對於我國紡織產業造成不小的衝擊。

此時,隨著金磚四國以及東南亞等新興經濟體的崛起,以往以亞洲四小龍為首,主要以美國、歐洲、日本為市場的供應生態也產生了巨大變化;中國大陸、印度、東南亞等新興工廠,挾其便宜的勞工、寬鬆的法規、較低的環保或勞工要求、政府大力支持等因子,不斷的在此三大市場攻城掠地,因而造成全球的紡織品市場也產生了所謂WTO 效應(WTO Effect),「產品越來越好,價格越來越低」,台灣紡織產業也無法跳脫這樣的大環境,傳統衣著用紡織品所面臨的成熟期市場,所呈現的就是產能過剩、競爭激烈。因此,台灣紡織產業應朝「創新差異化」或「跨業升級與轉型」等方向發展。

政府政策除協助紡織產業投入研發高附加價值之衣著及家飾用紡織品外,也積極投入研發及推廣產業用紡織品,希望引導廠商將結構轉移至創造非價格競爭力,開發高層次與高科技的產品,並且將產品朝向多元化發展,結合奈米、生物科技等科技發展,加速產業升級與轉型,並發展跨領域整合型技術,推動產業用紡織品策略聯盟,期望能創造市場差異性,擺脫低成本國家產品的競爭,在後配額時代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