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衣著及家飾用紡織品-第七章針織業

2005 年是後配額時代的第一年,全球紛紛聚焦於紡織產業的轉變上,紡織品的價格雖因取消配額而降低成本,然而不斷上漲的原油價格卻也推高了生產成本。市場上由於歐美成衣零售商透過不斷拓展及橫向整併,使其產生強大採購力量,主導針織品的價格。為便於管理及獲取大量採購的利基,各大買主皆進行縮減供應商的數目。而針織產業供應商亦受此趨勢影響,逐漸轉變成擁有強大且多功能以滿足採購商各種商品需求之完整供應鏈,因此採購商與供應商朝向集中化、大型化的趨勢也愈加明顯。

隨著全球進入無配額時代,成衣廠商生產及出口重點擺在輸歐美地區零關稅或低關稅的國家,多年來多國生產據點之佈局已見效應。然而台灣接單、境外生產的模式,漸漸也造成了境外原料採購的趨勢,部分業者因所生產的主力產品與大陸或其他低價紡織品國家類似,而產生了產品的替代排擠效應,逐漸流失訂單的情況,導致企業的生存危機。台灣的業者面對此情形,應努力找出提昇經營管理效率、產品良率、快速交貨,及降低生產成本之對策。

配額取消後,全球紡織品市場更加活絡,消費者有更多的選擇,也增強了消費意願。針織業者將可透過競爭力的提昇、產品與市場的區隔化,而與大陸等低勞力成本國家有所分別、共存共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