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耀仁專欄》紡織廠 迎接產業第二春

 

台灣紡織業一向被定位為勞力密集的產業,但隨著台灣經濟持續的發展與中國大陸紡織業的興起,台灣的紡織業者除了逐漸向外移出以尋求較低的勞工成本,留在台灣的業者則往上游資本密集的產業發展,以求壯大其規模。

近年來政府追求高值化產業的政策,對於台灣紡織業者而言,則是另一個有發展前景的機會。

就原料而言,可分為天然纖維的棉花與羊毛,以及化學纖維的聚酯、尼龍、以及亞克力棉;就布種結構而言,則可分為平織、針織、不織布。就原料與布種而言,尼龍針織成品布因少量多樣及市場快速反應的需求,毛利率皆可維持在20%至30%的水準。對台灣紡織業者而言,將是最適合發展的產品,原因包括少量多樣、快速反應、產業聚落完整等因素。

由於尼龍針織布主要用於貼身或功能性服飾,此外,可以針對不同的族群以及季節性做各種變化,因此,尼龍針織布可因顧客群的不同做客製化的處理;而平織布雖然生產效率較高,但因為多屬於大眾規格,大量生產下,成本壓低,售價亦被壓低,台灣業者較難以與大陸業者競爭,利潤也較為微薄。

相對而言,尼龍針織成品布因染整加工技術門檻高,客訴風險大,較難大量生產,對於大量生產以創造規模經濟的業者而言誘因不足。因此,現階段台灣紡織業的競爭環境應該適合發展該類產品。

由於尼龍針織布少量多樣的特性,以及客戶要求交貨期限較短,雖然產品利潤很高,但對於大量生產的企業而言,無法馬上針對客戶需求做生產線的轉換。相對於以大規模生產的國家,如中國大陸,巴基斯坦等等的紡織企業,台灣紡織業者對於客戶要求的交貨期限以及少量多樣的快速生產,將顯現出優勢,並可因此獲取較高的利潤。

台灣針織業的發展已有數十年之久,大部分的業者上下游相互支援,並發展出完整的產業聚落,座落在新莊,五股,桃園一帶等,其中包含上游的假撚廠,下游的染色定型及整理加工廠等,在訂單處理上可以馬上彼此協助。台灣業者可以藉由完整的產業聚落對訂單進行一貫化生產。

近年來,台灣致力於培育紡織設計人才,加上早年前往大陸發展的台商逐漸回流。此時尼龍針織成品布將有做強做大的機會。此外,尼龍染整有較高的技術門檻,目前台灣染整廠的產能利用率偏低。可藉此機會轉型,以尼龍纖維材質為主軸,提高紡織產業的產值。

今年以來,儒鴻(1476)的業績逐季上揚,集盛(1455)標購華染以擴大其紡絲事業,以及力鵬(1447)整併其紡絲事業至尼龍針織成品布,預期可為台灣紡織產業帶來另一波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