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紡、時尚業 從上海走向世界

起家於江蘇南通的羅萊家紡,2000年起將研發設計總部和行銷總部搬到了上海,如今銷售收入超過23億元人民幣,在大陸開設了2000家連鎖店;浙江著名的紡織面料出口商中紡新天龍,在創辦SEVEN DAYS(世芬笛施)這個設計師集合而成的店面時,選擇把總部設在上海,網羅了一大批設計師;定位高端圍巾品牌的WOO嫵,老闆孫青鋒來自西安,以「中國元素」立身,把設計和創意融入產品,從上海田子坊起步,走向大陸市場;晨光文具的創始人是潮州人,以上海為大本營,從代工轉為自主開發,技工貿為一體。
一批又一批外來戶,到上海這個「大碼頭」創業,與上海本土老牌企業一起,打造上海輕紡業的新形象。大陸媒體報導,「新上海人」,帶來了新理念、新業態、新模式,創立眾多叫得響的輕紡品牌,也為上海的都市產業注入新內涵。
這些企業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兩頭在滬」,即生產製造也許分布各地,卻不約而同把前端的設計開發和終端的市場行銷放在上海。
「B2C企業面向終端市場,如果不來上海,肯定失算。」羅萊家紡投資總監龔覺非認為,上海身處大陸時尚前沿,將企業總部放在上海,才能敏銳地感知時尚與市場資訊,把握產品的開發方向。
除了領風氣之先,在上海打品牌也有優勢。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師張亞男指出,輕紡企業單純「靠廉價打天下」的時代已經過去,精細化生產、品牌化發展的產業轉型之路勢在必行。
而要做品牌,上海這兩個字,含金量不小。東隆羽絨總經理郭連學說,上海品牌在大陸乃至在全球,認同度比較高,而且上海有創立品牌所需的研發設計與管理銷售人才。
上海也是「會展之城」。上海市經信委都市產業處處長林藝認為,每年舉辦數以千百計的展會,面對挑剔的客戶展示產品品質、設計能力,是新品牌最容易「一展成名」的地方。
人才集聚,對「兩頭在滬」企業來說,是上海最大的吸引力。和許多出口型企業一樣,中紡新天龍也曾面臨外貿市場萎縮、做貼牌「為他人做嫁衣」、利潤率急降的局面,但是從上海一大批青澀卻難掩才華的設計師身上,新天龍找到了做內貿、打品牌的突破點,「SEVEN DAYS」由此成為時裝設計師「創造力」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