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廢變黃金-牡蠣殼環保再利用

前言

嘉義縣東石鄉是台灣的養蚵重鎮,根據調查指出,台灣每年產出的牡蠣大約有20萬噸,而每年廢棄的牡蠣殼約有16萬噸,其中大約有2.2萬噸的廢棄牡蠣殼未妥善處理。路邊如小山般成堆的牡蠣殼,過去50年來就是東石鄉的日常,廢棄的牡蠣殼不僅佔據空間,且殼上的殘肉容易孳生蚊蠅,並因高溫日照而產生惡臭,造成環境汙染。而牡蠣殼對環境污染的議題,在過去也被列為台灣民眾最關心的十大社會問題之一。如今,因開發出牡蠣殼再利用的技術,將可降低牡蠣殼對環境汙染的危害,並可創造出養蚵人家新的商機。

 

牡蠣殼纖維

牡蠣殼是由碳酸鈣所組成,約占殼體本身的95%。早期對於廢棄牡蠣殼的運用,大多僅限於磨成蚵粉做為肥料,或焚燒後作為修補牆壁等低經濟價值的運用。然而,早在10幾年前既已有業者將牡蠣殼回收後運用於建築、包材或是藥錠的賦形劑。隨著國際間淨零減碳的壓力日漸高漲,紡織業也積極的開發環保低碳的材質,經研究後發現牡蠣殼具有多方面的功能。例如:

1.牡蠣殼可應用於製作塑膠鞋底,可減少石化基塑膠的使用。

2.牡蠣殼和纖維素結合後,可製成生物基可分解的複合原料,開發出生物基的不織布,可做為環保口罩的素材。

3.將牡蠣殼粉奈米化後,結合回收的寶特瓶重新抽絲,可製成不含化學藥劑的紗線材料,而此種新型的紗線又被稱為「海毛紗(Seawool)」。
 

目前台灣的廠商正積極的投入牡蠣殼纖維的研發,並且也有不錯的成績,以下簡介幾家台灣生產牡蠣殼紡織品的廠商:

1.誠佳科技:該公司運用牡蠣殼製作海毛紗,於2018年推出「蚵技抗菌保溫棉」,以海毛紗取代羽絨,價格和重量都僅有羽絨的十分之一。此外,由於碳酸鈣本身既有抗菌和除臭的效果,因此也推出除臭機能襪的相關系列產品。該公司目前也正朝向以牡蠣殼取代羊毛類製品的方向發展,嘗試研發仿毛衣布料。

2.順元紡織:該公司也推出以回收寶特瓶和廢棄牡蠣殼製作的海毛紗產品,該產品具有羊毛的觸感。

3.力麗企業:推出以廢棄牡蠣殼製作的Oceaya®「海洋能量紗」,具有除臭、抗菌等功能,並能降低靜電的影響。低靜電布料適用於天氣乾燥的歐美國家,目前則用於生產飛機上的毛毯。
4.DYCTEAM:由台灣設計師以廢棄牡蠣殼自創之成衣品牌,具有透氣和抗UV的功效。
5.母子鱷魚:該公司與台塑企業合作,由台塑將廢棄的牡蠣殼鍛燒並研磨成粉,再由母子鱷魚製作成y拖,抗菌率高達99.9%,並擁有SGS認證。
6.台糖公司:以回收牡蠣殼製成潛水衣等機能性布料,並製成肥料等多功能的用途。有關牡蠣殼的運用,除了紡織品外尚有其他多功能的用途,有關牡蠣殼的多元價值運用詳見圖1。

圖 1 牡蠣殼多元價值運用

資料來源:工業技術研究院
 

牡蠣殼暫存措施

嘉義縣政府於2021年3月發布了「廢棄牡蠣殼暫存場設置管理要點」,同年成立合法的回收暫置場,也媒合中下游企業,運用廢棄牡蠣殻持續開發民生與生技產品。

由於牡蠣挖除蚵肉後即棄置於路邊,因為沒有清洗殘肉易孳生臭味和蚊蠅,且牡蠣殼又帶有泥沙,流入水溝中會造成瘀塞,因此與民間業者合作設立牡蠣殼暫置場,並經由該暫置場媒合台糖、台塑和母子鱷魚等公司進行合作,共同開發廢棄牡蠣殼的新產品。此外,清洗牡蠣殼後的洗蚵水,另以高溫燒製成抗菌材料,如液態肥料,可避免洗蚵水排入水溝後影響生態環境。
 

目前暫置場每年可回收約80,000噸的牡蠣殼,預計需另外再建立一個新的暫置場,則每年將可完全回收廢棄的牡蠣殼,並可穩定的提供給台糖和台塑等合作夥伴。

 

結論與建議

目前行政院農委會水產試驗所已成功的將牡蠣殼製作成可自然分解的PBS生物基塑膠材料,除了可以降低製造成本外,並可大量的去化牡蠣殼,並可規避世界各地課徵塑膠產品關稅的問題。期待牡蠣殼運用技術的開發,能落實廢棄牡蠣殼的源頭減量和循環經濟的減廢政策,藉由新創技術讓牡蠣殼提升更高的附加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