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時尚供應鏈如何發展?
這次時尚產業的倒閉潮,常被歸咎於全球新冠肺炎病毒疫情所致。但實際上,許多時裝公司已經掙扎很長一段時間,並負有大量債務,但卻沒有一個強有力的償還計劃。這個現象普遍存在於服裝、鞋類和配飾等時尚領域,而根本原因在於他們未能與時俱進,無法跟上現有客戶並獲得新客戶。
時尚在變化,而供應鏈也在變化
要了解未來的時尚供應鏈,需先了解當前許多傳統的供應鏈和結構都缺乏並且無法適應產業的新轉型。
在實體零售業正在轉型的同時,賣場和購物中心正試圖推出建立可持續發展的社區和獨特的體驗,以吸引更多的人流到商店,而數位工具的使用也越來越吸引消費者。
顧客購物時尚大致可分為六大轉變:
- 「體驗型」零售:美國人口最多的千禧世代正進入賺錢的黃金年齡,研究估計72%的人希望增加現實生活體驗而不是物質支出,因此,時尚購物不能無趣。千禧世代消費族群比其他任何一代都渴望獲得新體驗,這促使購物習慣和目的地產生巨大變化。
- 客製零售:藉由數據工具和客戶資訊提供客製化的便利。這種零售形式可為每個消費者提供量身定做的產品,節省他們尋找想要購買的商品所耗費的時間與精力。
- 社群媒體購物:從Instagram到Twitter、從Pinterest到Facebook,社群媒體平台已成為個人最好的自我延伸,現在也成為將消費者吸引到各種產品和在線商店的大型影響平台。
- 時裝秀平台:經過數月等待時裝秀款式於住家附近百貨商店銷售的時代已經結束。時裝品牌開始把包括終端消費者納入這些時裝秀中,這些時裝秀是直播的。如:Moda Operandi線上奢侈時裝零售商建立線上銷售平台,讓消費者可以在時裝秀後立即直接從設計師訂購商品,而不必將決定權交給百貨商店和精品店的賣家。
- 社群和部落:數位化連接的網絡使大型全球性社群能夠跟隨一個品牌,這些品牌擁有充足的客戶基礎。
- 租賃是「新所有權」:服裝租賃市場的興起反映許多趨勢,即客戶希望以比市價低一點的價格租賃自己喜歡的服裝和品牌。隨著諸如Rent the Runway、Le Tote和Armoire之類的租賃公司興起,傳統零售公司(如:Ann Taylor和Urban Outfitters)也推出了租賃訂購服務。
在經濟繁榮時期,當經濟和消費者支出強勁時,公司傾向於優先考慮擴大營收和吸引客戶,而不是縮減成本;而當收入下降或停滯時,會聚焦於迅速轉移到成本控制和管理上。但這種方法是在當今的時尚供應鏈已經過時。
對於大多數零售商來說,供應鏈成本(包括再販售、倉儲,物流和履行商品的成本)是最大的開銷,有時高達零售總收入的60-70%。 這仍然是降低成本、提高上市速度以及客戶服務的最大機會。
供應鏈轉型的需求正在加快,大致來說,轉型需求可分為六類:
- 短交期:首先來自快時尚產品在幾週內就可以在商店或網站上市,且隨時推出新品。這些公司比交期較長的傳統時尚公司更有效地掌握及回應不斷變化的趨勢,並不斷縮小產品上市時間。隨著千禧一代消費者習慣於「即時滿足」的世界,不論是價值型產品甚至是奢侈產品的交期將進一步縮小。
- 低資產的營收模式:過去十年,為了滿足歐洲或北美的客戶的需求,零售商需要一個遍布整個地區的配送中心(DC)網絡,該配送中心由卡車和貨車,甚至建立全球分佈整合中心,以合併來自不同供應商的貨物,並透過運輸線或航空承運人發送到全球配送中心。現在,一家電子商務公司可以利用郵政或快遞服務,直接從不屬於他們的DC或倉庫向世界各地的客戶發貨。
- 全球化和本地化:在過去的二十年中,這些矛盾的趨勢影響了時尚。全球化意味著將在地供應鏈移轉至全球,並將製造轉移到海外低成本國家。在此期間,恰逢1995年《Multifibre Arrangement》(MFA)的結束以及2001年中國加入WTO。時尚產業如今已將大部分供應鏈轉移到東歐、亞洲和南美等低生產成本地區。面臨著不斷縮短的交期,與亞洲的成本差異縮減、及貿易和消費主義的愛國主義言論的興起,這些言論已開始形成本地化的供應鏈要素。
- 可持續性:社會、環境和經濟的可持續性現已成為時尚供應鏈的關鍵議題,時尚供應鏈必須將其納入戰略。客戶想要它、政府想要它,甚至投資者和股東都要求提高可持續發展的透明度。
- 透明度和協作:公司越來越需要對tier-2(在成衣產業指布廠)甚至tier-3供應商(在成衣產業指紗廠)的行為進行回答並施加影響。但大多數時裝公司都在努力了解其直接供應鏈,更不用說能夠影響二級和三級供應商(工廠、纖維來源、配飾供應商等)的行為了。如果像可見性這樣簡單的事情成為挑戰,那麼與這些供應商進行管理,整合和協作似乎是不可能的。根據Boohoo的最新經驗,在該案例中,一家tier-3供應商的不當行為使該零售商的股票在一個月內損失了一半的價值,而且很顯然,即使是一家規模龐大的供應商,也不能低估其風險。同樣,與這些供應商合作和整合的價值也不能被高估。
- 供應鏈是核心戰略的推動力:無論是Zara還是Amazon,從計劃到生產再到滿足客戶需求的供應鏈都是競爭優勢的來源,如果被忽略,也可能成為企業生存的瓶頸。在Covid-19疫情大流行期間,由於系統過時,無數供應鏈癱瘓。當網絡的某些方面由於不可預見的原因而不得不關閉時,可追溯性和營運可能會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