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經營 紡拓會 深度服務 帶產業走向國際 台灣推動紡織產業發展的法人單位──紡拓會,要做企業做不到的事,更希望成為亞太區行銷設計先鋒…

台灣紡織產業是早期台灣創匯產業之一,但隨著全球環境改變,下游成衣廠外移,刺激國內紡織業升級轉型,而身為台灣推動紡織產業發展的法人單位──紡拓會,從過去到現在,一直扮演重要角色,從事紡織推廣工作的紡拓會秘書長黃偉基說,自己有個願景,希望紡拓會可以成為亞太地區專業的行銷與設計單位。

為創匯產業注活水

1975年歐洲經濟共同體(EEC)為保護其會員國的紡織工業,因此對各國提出進口設限以及談判,當時我國與歐洲各國無外交關係,為了要保障我國紡織品在歐洲市場的利益,政府輔導民間紡織業者,捐助基金成立紡拓會。

也因為紡拓會為業者合資成立,董事長由業界兼任,負責督導紡拓會業務,秘書長則是實際執行,而黃偉基擔任秘書長今年邁入第10年,對於目前紡拓會的定位,他認為,「深度服務」才能提供產業界的需要。

黃偉基分析,組團參展或是自行辦展,只要找到策展單位以及旅行社,就可以執行,所以即便是廠商也可以委託策展單位辦展,紡拓會不能只是甘於提供一般行政服務。

服務企業開發市場

他進一步說,主動找買主、找市場,必須做到企業做不到的事情,讓紡拓會帶領紡織產業有條路走。

第一步就是接觸買主,黃偉基說,會要求同仁在展覽現場必須主動換名片,後續更要保持密切聯繫,幾年下來就能累積完整、龐大的資料庫,而且是有效的資料,更是企業主亟待發掘的寶藏。

第二步,積極融入國際組織,包括國際服裝聯盟(IAF)與國際紡織聯盟(ITMF)、世界體育用品工業聯盟(WFSGI)以及全球成衣鞋類及紡織品倡議(GAFTI)等,黃偉基表示,第一年也許對方不知道紡拓會,第二年再交換名片,可能有點印象,第三年則開始熟識,藉由逐步打入國際組織,了解全球市場、各國紡織政策,甚至是核心決策者。

積極融入國際組織

黃偉基說, 近年來各大品牌商對於勞工福利規範要求相當高,執行力道也不同,造成供應鏈的困擾。

他舉例,台資在尼加拉瓜設立成衣廠,品牌客戶規定一定人數以上,必須設立200間廁所,成衣老闆也乖乖搭建200間廁所,但是當地工人只喜歡去離工作崗位最近的廁所,距離較遠的廁所就沒人用,品牌客戶聘請的稽察單位因而開罰,讓成衣廠覺得很莫名其妙。

紡拓會評估這項議題對於台灣紡織產業的重要性,積極在國際間提出,需要進一步重視,因此IAF提名紡拓會擔任「全球責任委員會」主席,研擬產業標準。

黃偉基說,標準化的好處在於,所有供應商在進行服裝製作或成品製作,甚至是布料廠的染整等,面對品牌商進行稽核時能有一致的標準,進而可降低供應鏈在這方面所投入的資源及運作成本, 再將所降低的成本回饋予客戶或消費者。

他認為,這並非單一廠商可以做到的事情,必須由法人單位來執行。

黃偉基認為,在法人單位做事,就如同經營企業般,必須要有遠見。

儘管台灣紡織業在全球供應鏈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機能性等同於台灣紡織業,但是他也提到,台灣投資環境趨於惡化,染整廠面對不斷提升的環保標準,其成本高出不少,同時,政府如何確保穩定供電的問題。另外,水價太便宜,民眾節約用水的觀念不高,都是讓台灣紡織業投資卻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