纖維發展技術藍圖

  台灣紡織產業從纖維製造、紡紗、織布、染整製成衣已經建構完整的上、中、下游整合體系,而產業價值鏈的完整正式提供產品創新研發的基石,著眼於全球各產業的全球化佈局趨勢,加強對產品市場和技術發展趨勢的掌握,將是提升我國紡織業整體競爭優勢的不二法門。
  人類使用天然纖維,棉、毛、蠶絲、麻來製造紡織品,已有好幾千年的歷史,但是天然纖維因為在機能應用、成本、製程等方面的競爭條件,皆遠不及人造纖維的多變化和有效率,逐漸有著被替代的命運,並且台灣因為受限於天然環境的條件因素,不適合生產棉花和羊毛,而絲和麻的產量亦相當有限,故80%以上所生產的紡織品均使用人造纖維原料;加上高科技的進步與普及,使得人造纖維產品呈現多樣化發展且應用廣泛,已經成為纖維材料之發展主軸。人造纖維工業發展多年以來,已經進入產品差別化、多功能、高機能的消費需求時代,創造出各種天然纖維所不能擁有之差異化功能,例如:難燃、抗菌、吸水、調節體溫等機能性纖維,以符合產業需求與應用。
  台灣紡織產業從以往的棉紡到現在的人造纖維產業,根據歷史經驗都能夠隨機應變而成功的轉型,趕上全球紡織產業發展的腳步。在歷經多次的環境變動,使得台灣人造纖維業者對於世界潮流趨勢的掌握,有著比其他開發中國家業著有更敏銳的觸覺,而總能領先一步取得市場商機。台灣人造纖維產業長久發展下來所累積的雄厚經驗基礎,已經具備轉型生產高附加價值的發展條件,只要確切掌握產品市場與技術發展趨勢,提早投入高成長產品族群,掌握新環境的發展契機,必能開拓台灣人造纖維產業的新紀元。
  歷年來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ITIS計畫對於紡織業的研究大都是以產品,或是分項產業的發展為主,較少以技術發展趨勢的角度進行產業研究;因此,適逢台灣紡織業面臨轉型之際,以纖維發展技術藍圖為專題調查報告之題目,除建構聚酯纖維發展技術藍圖之外,更針對台灣人造纖維產業的發展現況與趨勢、市場規模與需求,以及聚酯纖維產業的發展關鍵成功因素進行整體產業的競爭力分析,期許能提供為台灣人造纖維產業未來發展策略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