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台灣耐隆纖維產業發展預測

近年來聚酯系列紡織品的市場開發臻飽和,台灣具有相當優異的耐隆纖維上游製程技術,與中國大陸生產的纖維產品在品質上存有相當大的差異性,使得台灣耐隆纖維產品在中國大陸市場具相當的競爭優勢。
近幾年中國大陸急起直追,在聚酯纖維拿下世界第一的頭銜後,下一步就是鯨吞耐隆纖維。本研究即希望利用MRI情境分析法,從使用者需求著手,由中游布廠調查下游終製品業者甚至品牌商對於材料端的需求,並反饋促動材料端創新。
目前台灣耐隆纖維的發展方向主要從抽絲及後整理加工等製程段著手,除了可能面對抽絲品質不穩定造成紡紗上的困擾外,後整理加工也影響機能性作用的持久性。改質耐隆纖維從原料合成設備的研發及機能改質技術著手,藉由改質耐隆原料共聚合技術,從親水性、彈性及耐磨性等差異化方向開發改質耐隆纖維。
惟耐隆改質技術仍處於研發階段,雖然以高碳數耐隆為例,其原料來源並無匱乏,不但符合環保方向,且可解決令人困擾的色牢度問題。但短期而言,在生質聚合體難以取得的情形下,即便克服了技術障礙,離量產的目標還有一大段距離。從中短期的角度來看,台灣耐隆纖維雖擁有品質優勢,但面臨中國大陸的威脅,仍須創造更大的市場空間,才可望維持全球前三大出口國的地位。
目前國內原料業者多透過布商或貿易商與品牌商接洽,缺乏與品牌商面對面溝通的管道,建議可透過中間的整合者,如紡織所等法人研究單位扮演媒合的角色,讓品牌商與原料供應商有機會直接面對面,除品牌商可藉此提出市場需求外,原料供應商亦可提出目前產品的規格及技術限制,由雙方在技術許可的範疇下,共同因應市場趨勢創造新的話題產品,達到互惠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