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身分識別技術甚囂塵上,部分品牌開發「反偷拍」系列服飾反制
我們生活在一個數位時代,如今除了擁有內建高畫質鏡頭的電腦、社群媒體平台和智慧型手機,也同時被數以百萬計的監視設備環繞。其中,有不少的監測系統,都採用了最新的人工智慧(AI)技術。
雖然大多數的鏡頭錄影,是為了娛樂或保全而設,但人們往往也會因為感覺被監視而不自在。為此,時尚品牌紛紛投入新型「迷彩服」的開發,以保護消費者不受人工智慧技術監控,且避免未經授權的攝影。
該領域的重點廠商,包含主打技術取向的時尚品牌Ishu,其創始人Saif Siddiqui表示:「當今世界上,每個人的手機和社群媒體平臺,都備有高畫質的攝影鏡頭,但其實有很多人非常重視隱私,不希望自己隨便都會被看到。」
有鑒於此,Ishu與精品時尚大廠Balr合作,開發出一系列可阻擋不必要關注,甚至「比相機閃光燈還聰明」(outsmart the spotlight)的服裝。兩家公司表示,新衣服的紡織布料內含成千上萬的奈米球狀晶體,有辦法反射相機的閃光燈、完全排除鏡頭顯影中穿戴者的模樣。

Ishu和Balr合作推出的新衣,內含數以千計的奈米球狀晶體,可以反射相機的閃光燈。
Siddiqui指出,這個「反偷拍」系列由於製造技術的門檻高,因此研發時間長,如今相關產品包括連帽衫、T恤、背包、運動鞋和羽絨夾克。
Siddiqui補充:「新系列絕非僅止於新logo的設計,而是在布料中蘊含著先進的反偷拍技術。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隨著公司技術的成熟,我們有能力向大眾推出適用範圍更廣的產品類別。」
與此同時,日本公司Unlabeled也開發出有辦法混淆AI技術的服裝。Unlabeled成立於2019年,使用對抗性案例(adversarial example)技術,讓人工智慧無法識別穿衣者。
Unlabeled的創辦人兼創意總監Naoki Tanaka提到:「抵抗AI判別的想法,源自於坐計程車的經驗。當時,車內的數位廣告看板會透過鏡頭,識別乘客的性別和年齡,再為乘客選出適合投放的廣告。我對於這種AI的使用方式感到不舒服,畢竟廣告廠商單方面取得個人資料,並未經過許可或事前協定。Unlabeled就以此為發想,研發出對抗性案例技術支援的服裝。」
確切而言,Unlabeled在設計中加入了少量的視覺噪音,然後將相關樣式列印在服裝上。研發時,Unlabeled的團隊反覆調整視覺噪音,並觀察人工智慧辨識率降低的狀況。透過不斷的圖像運算優化,研發團隊最終生成足以欺騙人工智慧分類模型的圖像。
Unlabeled表示,旗下目前已將對抗性案例技術,投入包包、運動衫和連帽衫的製造,且確保抵抗AI識別的成功率達到70%。未來,公司預計擴大相關技術的應用,進一步保護兒童與人們的性別認同(gender identity)。
Tanaka說:「我們的新產品兼具認知企劃(awareness project)和投機藝術(speculative art)的特質,讓消費者確定自己的身分資訊不會隨便外流,同時也提昇大眾對隱私保護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