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產業用紡織品優勢互補之研究-工業用、交通用

兩岸紡織產業對於未來發展方向不約而同地提出「調結構」的政策方針,主要以調整紡織產業衣著、家飾、產業用的結構比例,將產業用紡織品的比重提高,在政策引導之下,產業用紡織品的發展成為關注的新焦點,也是未來成長的主動力。過去兩岸因土地資源、勞力、技術及市場腹地等因素具有相當高的差異性,在兩岸經貿合作及發展方面可以高度發揮整合互補的分工效益。隨著大陸積極開放市場及引進外資提升技術研發水準,搭配兩岸產業結構的轉型,兩岸的交流合作項目亦不斷擴大,產業價值鏈從垂直分工拓展到水平分工,當前兩岸分工架構及合作模式是否產生改變值得做一探討。
本研究採用Osterwalder et al. (2005)所提出的商業模式,針對兩岸產業用紡織品的廠商作個案上的分析,包括價值主張、目標客戶、行銷管道、客戶關係、資源配置、核心能力、合作夥伴網路、成本結構與收益模式等九大部分,利用廠商的拜訪、質性的分析,得出兩岸廠商在經營上、思維上、環境面及作法上的異同,差異性的了解是合作可能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