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不織布或非織布? What are nonwovens?

不織布(在中國大陸多名之非織造布或簡稱為非織布),顧名思義就是不用傳統織造包括梭織、針織、緶織、簇絨(tufting,可製毯)和縮絨(felting, 可製毡)的方法而是利用機械、化學、熱或是溶劑等方式,讓纖維或紗條直接相互黏著或糾結在一起的布。唯於1942年由美國創用的英文nonwovens一字(中文應直譯為「非梭織布」),嚴格而論,並不妥切,但由於約定俗成,只要不被英文字面弄混即可。因此,有部分英美學者,即嘗試改以「formedfabric」(直接形成的布)名之。不織布,也有人稱之為「非織物」,其命名的由來,可能擬參照台灣數十年前,出產名為「非肥皂」的洗衣粉(具有肥皂的基本功能,但不呈傳統肥皂的塊狀形態);也有人稱之為「無紡布」,因為絕大多數的「不織布」均是由纖維不經紡紗的過程,直接製成的。

常見的不織布製程,是將纖維由四面八方各角度射出,交叉「成網」於同一平面上。成網的方式略分為濕式(wet-laid process)、乾式(dry-laidprocess)及聚合物直接壓擠式(polymer-laid process)等三大類型。

濕式成網源自中國古人蔡倫的造紙技術,利用水的分散性來處理天然纖維及漿料。後來發展出的乾式,以氣流成網、梳棉成網為主,利用的是氣流動力、機械力。而最近幾年非常熱絡的聚合物直接壓擠式的製程,做出來的不織布就非常富變化性,主流技術有紡黏(spunbond)、熔噴(meltblown) 等,利用的是類似合成纖維抽絲未冷卻硬化前, 予以壓擠而自行黏合。纖維成網後,還需要纖維結合的更緊密些,這時就需要利用針軋(needle punching)、水軋(hydro-entanglement)、熱黏合(thermal bonding)、化學黏合(chemical bonding)、溶劑黏合(solvent bonding)等等技術了。最後以片包或是卷包的方式呈現,成為其他產品的材料。

由纖維網所組成的不織布,最大特徵是不需要「織」,所以製程較短,一氣呵成,且成本要比傳統織品來的低很多。但也因為不需要「織」,所以拉伸強度和剪切(shear)變形性要比傳統織品來的差些;因此目前不織布尚不宜供作能夠包覆四肢關節,且能活動自如的衣物。多數不織布適合或訴求於「拋棄式(disposable)」的口罩、紙尿褲、濕紙巾、隔離衣或是手術衣等等。另外,有些可長期使用的不織布產品,像是土木工程上使用的地工織物(geotextile),對環保非常重要的過濾材料(filter, 如過濾網、濾芯)及室內裝潢用的裝飾布,也都充分發揮了不織布的性能。

近幾年,不織布在科技的進步下,不斷地改良其缺點,有了非常多的創新產品,甚至可以價廉物美替代了某些傳統織品的應用。能「優質成網、高速成布」的不織布,在紡織領域還是個在成長階段的孩子,相信未來定能成為明星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