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紡織圓桌論壇第十屆年會精彩觀點摘錄(四)

47586

 過去一年,中國紡織經濟雖然增長趨緩,卻是穩中有進,這樣的增速是正常的,也將是今後的常態。在日前舉行的中國紡織圓桌論壇第十屆年會上,各路專家一方面這樣判斷形勢,一方面再次強調指出,高速增長的“非常態”不正常,靠投資和規模拉動的快感沒有了,創新驅動時不我待。

商務部外貿司副司長-王東堂:外貿不再拼體力而是拼技術

  2014年,面對複雜嚴峻的外貿形勢,中國的對外貿易實現了平穩增長,按照美元計算,我們2014年進出口增長是3.4%,出口增長是6.1%。如果剔除一些因素,中國進出口增速超過了去年年初的預期目標,同時高於世界主要經濟體和主要的新興發展中國家。我們在全球市場中的份額穩中有升,有望繼續保持全球第一大貨物貿易大國的地位。

  在對外貿易實現平穩增長的同時,對外貿易的品質和效益明顯提升。20年來,一般貿易首次占比過半,民營企業在外貿中占比進一步提高,中西部地區對外貿的貢獻與東部地區基本持平,外貿對國民經濟的貢獻進一步增強。需要特別指出的是,2014年我們國家的進口增速放緩,全年進口增長0.4%,是近年來最低的增速。因為進口增速放緩,直接影響到2014年整個國家進出口的增速。我們分析,進口增速放緩,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因為大宗商品進口數量並沒有減少。

  目前,中國對外貿易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常態。從改革開放到金融危機爆發,中國對外貿易實現了近30年的高速增長,這主要得益於五大驅動因素:世界經濟週期的繁榮、國際產業轉移加速、全球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中國低成本要素比較優勢,以及加入世貿組織大大改善了中國外貿發展的內外部發展環境和政策環境。

  貿易保護主義持續升溫,中國已經連續19年成為遭遇貿易摩擦最多的國家,涉及的產品從傳統行業向新興行業延伸,爭執點從原來的法律層面向政策制度層面延伸。中國對外貿易的經貿關係更趨複雜。隨著經濟持續增長,中國的勞動力、土地、資源生產要素成本集中上升,環境承載能力已經達到或者接近上限,低成本製造的優勢明顯削弱。美聯儲表示,中國與美國製造業單位實際工資的差距從2006年的17美元縮小到2015年的7美元,反映中國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的趨勢。

  外貿高速增長明顯放緩,金融危機前30年,中國外貿進出口年均增長18.1%,近5年下降到10.2%。從競爭優勢看,過去中國的外貿主要拼規模、價格、體力、汗水,現在低成本的優勢難以為繼,必須拼品質、服務、技術、品牌。車間性、工廠性企業的生產日趨艱難,行銷性企業競爭優勢明顯。過去,外貿出口主要依靠一般貿易和加工貿易;現在,一般貿易總體保持增長,但是加工貿易明顯走弱。

  從經貿環境來看,過去中國是國際規則的旁觀者、跟隨者,現在必須要做參與者、引領者,要善於通過自貿區建設,為中國企業營造穩定可預期的環境,增強國際競爭力,在國際規則制定中發出更多的中國聲音,注入更多的中國元素,以維護和拓展中國的發展利益。

  下一步外貿政策的總體思路是,千方百計穩增長,堅定不移調結構,主動適應新常態,努力引領新常態。2015年,中國外貿發展面臨的國內外形勢依然複雜,世界經濟仍處在金融危機後的調整期。中國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存在,國內投資和經濟增長放緩,將進一步抑制進口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