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趨勢270期(2020年6月出刊)

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打亂了原本的生活型態,不僅造成經濟活動停擺,也重創消費市場,造成從需求端到供應鏈的連鎖破壞。日前2020東京奧運更宣布延期舉辦,成為繼一戰、二戰後,首次因疾病而延辦的奧運,之前預期東奧運能帶來的運動及戶外服飾商機,也因疫情而化為幻影。

面對嚴峻的疫情考驗,臺灣不只有口罩國家隊, 更組成了防護衣國家隊,聚陽、儒鴻、南緯和宏遠等機能性紡織大廠均投入防護衣的研發與生產,讓臺灣的防護衣產品能守護國內與世界各國第一線醫護人員的安全。而台灣能在口罩、防護衣做到自給自足,甚至達到功能與舒適兼具的關鍵,在於台灣紡織上中游的連結性,以及深厚的機能性纖維與布料開發基礎。醫用防護衣為能達到第三級危險群(RG3)微生物等級的隔離防護性能,除了必須具備防水、防血液與病毒穿透性標準外,也需整合成衣縫合與生產技術,這些 都是台灣紡織業者的強項。此外,也改善防護衣穿著的悶熱、不透氣、不耐穿的問題,透過醫療級材質與服裝款式的研發,提升長時間穿著防護衣的舒適度,讓使用者更能專注於從事專業工作。這些成果都歸功於台灣上中游化纖材料的開發與整合能力,以及擁有 強大的染整後加工技術作為後盾。

近年機能性紡織品的創新應用雖然已漸漸面臨瓶頸,然隨著疫情的爆發,消費者對於服裝的機能性需求也有所改觀,對紡織產業而言是個危機也是轉機。 本(270)期《紡織趨勢》即以【機能性2.0】作為本期專欄重點,由〈近年紡織所機能性纖維開發介紹〉、〈機能性紡織科技點線面〉、〈機能性紡織科技點線面〉、〈相變化材料(PCM)之產業應用〉、〈感濕 智能材料於紡織品應用〉四文彙整近年紡織所在機能性紡織品的開發能量,從創新紡織材料、關鍵製程技術到實務應用的一貫化設計與評估,皆有豐碩的研發成果,期望提供讀者一些概念性的啟發,藉此開發出有別於一般紡織品、具有不同特色與價值的產品。〈 ISPO Munich 2020趨勢解析〉則是今(2020)年本所研究團隊參加國際指標性戶外用品展-ISPO Munich的第一手展場報導,從材料趨勢、設計理念、敘事議題等市場角度,全方位剖析品牌的最新脈動。

隨著疫情全球蔓延,口罩、防護衣等產品瞬間成為炙手可熱的防疫物資,也成為各大服飾品牌、紡織供應鏈業者因應疫情重創消費市場的救命仙丹。〈解析醫用口罩和防護衣之產品結構與檢驗規範〉一文即針對醫用口罩及防護衣進行深入淺出的解析,提供給欲將產品延伸到醫用防護領域的業者,從產品結構到各國檢驗規範最詳盡的整理與建議。此外,為了防止群聚感染,在家運動也蔚為一股新的風潮,〈動作偵測智慧服—E-Coachee〉除了詳述市面上各大廠家的動作偵測服飾,並介紹紡織所獨家開發的E-coachee智慧服飾,讓使用者享受在家運動的同時,得以監控自身運動姿勢的正確性,達到提升效率、避免受傷、身體健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