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中國大陸農工產品進口對台灣紡織業的影響分析

紡織中心ITIS計畫 李信宏
台灣為因應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而進一步開放中國大陸農工產品的進口項目,其中和紡織品相關者有185項,以CCC號列大略可以區分為十大項產品分類,包括:外科手術用蠶絲線2項(50號列)、漂白和未漂白棉平紋梭織布及棉紗3項(52號列)、紡織用植物纖維紗1項(53號列)、高強力纖維5項(54號列)、合成纖維棉紗9項(55號列)、不織布塗佈產品17項(56號列)、PU/PVC合成皮及其他產業用品紡織材料17項(59號列)、針織成衣31項(61號列)、成衣及附件44項(62號列)、其他傢飾用/產業用紡織品56項(63號列);以紡織產業生產體系而言,範圍涵蓋上、中、下游的產品,長期以來台灣紡織品的生產製造,一直都是以外銷為主,佔總生產值的85%以上,且台灣進口關稅並不高,因此嚴格而論,開放中國大陸紡織品的進口限制,直接或間接的對台灣紡織品在國內市場佔有率的影響,並不會有如加入WTO般的深遠與廣泛。
整體而言,除一般用的成衣產品外,中國大陸和台灣紡織品在生產技術和產品品質方面皆存在著一定的區隔,尤其是對中、高階產品和差異化產品的銷售客群並不相同。
就 以上所論之開放進口紡織品項目中,台灣外科手術用縫線以發展免拆線的合成纖維線為主,且生產廠家相當稀少,因此中國大陸外科手術用蠶絲線的進口並不會影響 台灣相關製造業者的生存,反而可以填補消費者市場上某些產品種類的空缺,加上醫療用紡織品市場的生態環境,原本即相當保守,尤其是在產品供需的主顧關係維 持上一直都是相當穩健牢固,消費者並不會輕易地因為受到價格競爭的影響,而更換信譽良好的產品。